《小儿垂钓》教案

时间:2025-04-12 09:07:03
《小儿垂钓》教案15篇

《小儿垂钓》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垂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儿垂钓》教案1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此处隐藏15843个字……>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让读者感到逼真,亲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切实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吟一吟”的

方式贯穿全诗的学习,理解相关字词,想象画面,吟诵感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看图、结合偏旁、做做动作、想象画面等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

二、成功之处

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习惯。有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

重要”。在检查预习过程中,我这样问:“在预习中有不懂的吗?”在学习完后我又问:“现在再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用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本诗时,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说,在说说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时,没有能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也忽视了插图的功效。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次教学本文,我将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文中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彰显学生的个性。

《《小儿垂钓》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