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含义.
2.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3.初步掌握去银行存钱的本领.
教学重点
1.储蓄知识相关概念的建立.
2.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年利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过年开心吗?过年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
教师:压岁钱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剩下的存入银行,这样做利国利民.
二、新授教学
(一)建立相关储蓄知识概念.
1.建立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税的概念.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板书: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出示一年期存单.
(1)仔细观察,从这张存单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2)我想知道到期后银行应付我多少利息?应如何计算?
3.出示二年期存单.
(1)这张存单和第一张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有什么疑问?(利率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存期越长,国家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更长期的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利息就高.
4.出示国家最新公布的定期存款年利率表.
(1)你发现表头写的.是什么?
怎么理解什么是年利率呢?
你能结合表里的数据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
(2)小组汇报.
(3)那什么是年利率呢?
(二)相关计算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88%.到期时张华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帮助张华填写存单.
2.到期后,取钱时能都拿到吗?为什么?
教师介绍:自1999年11月1日起,为了平衡收入,帮助低收入者和下岗职工,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利率为20%.(进行税收教育)
3.算一算应缴多少税?
4.实际,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三)总结
请你说一说如何计算“利息”?
三、课堂练习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
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共多少元钱?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1)800×11.7%
(2)800×11.7%×2
(3)800×(1+11.7%)
(4)800+800×11.7%×2×(1-20%)
3.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一)填写一张存款单.
1.预测你今年将得到多少压岁钱?你将如何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一张存单,并算一算到期后能取回多少钱?
(二)都存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到期后,甲、乙两人各说自己取回的本息多.你认为谁取回的本息多?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小华20xx年1月1日把积攒的200元钱存入银行,存整存整取一年.准备到期后把税后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2.25%计算,到期时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元?
3.王洪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七、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本金 利息 利息税 利国利民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探究活动
购物方案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渗透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能够辩证、发展、全面地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0.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0.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 现价:10.0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 现价:10.00元
学生讨论:如果你买,你选哪一套?
2.教师出示价格表
A套餐原价:16.90元 现价:12.00元
B套餐原价:15.40元 现价:10.78元
C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2.00元
D套餐原价:15.00元 现价:12.00元
E套餐原价:18.00元 现价:13.50元
F套餐原价:14.40元 现价:12.24元
学生讨论:现在买哪一套最合算呢?
3.教师出示价格表
每套18.00元,冰淇淋7.00元.
第一周:每套16.20元;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二周:降价20%;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第三周:买5套以上打七折;买一个冰淇淋回赠2元券.
学生讨论:
(1)你准备在哪一周买
……此处隐藏4857个字……0χ= χ=
χ=16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师:1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学生可能通过复习题3的复习,想出不同的解法。)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12.8 和10∶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4.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5. 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1. 教材60页的做一做:1题。
2. 教材练习九的第3、5题。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因此,设计时,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又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师:在生活中,同学们分过东西吗?现在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两位同学,想一想,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议:课前布置同学每人只能带同一种东西,大小形状要一样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4个;如让学生带各自喜欢的水果、面包、饼干等。)
2、让学生动手分自己带来的东西。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分的结果。(此时,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两个,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一个,还有的学生可能说每人分半个等。)
4、师: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半个,也就是一个东西的一半吗?
(策略建议:此时学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种各样,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及时的引导,像你们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们说在数学上如果没有统一的符号将会怎样呢?显然不攻自破。)
5、师:谁知道一半的数学符号是怎样表示的?
6、师: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分数。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设计,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达到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就可以,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
二 、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做课本第56页的涂一涂。
(3)让学生折一折一个物体的1/2。
(4)指导读写1/2。
(策略建议: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应再示范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接着让学生按(2)、(3)、(4)的顺序来学习。)
2、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试着把分数写出来。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写分数的正确方法与分数的意义。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
2、课本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
3、让学生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3题时,应注意学生是否理解了分数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做第58页练一练的第4题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也能用于估测图形的面积;对于举例说明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先举一个例子供学生参考,然后再让学生举例。)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议吗?
(策略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课堂中的优缺点,包括老师和同学。)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