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5-07-20 12:26:07
美术教案模板集锦15篇

美术教案模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模板1

课题:教材分析: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学生了解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观性与自主性。

教学目的:

①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把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

③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喜爱。

重点、难点: 重点是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难点是学生动手力量的培育。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教师一起来做一个嬉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留意掌握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根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一样的概率也很小,也许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区分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兴旺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区分。(DNA检测)它的精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观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比照展现,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 枪 [西班牙]毕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栋方志功 二弟子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爱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留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局部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匀称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假如不够再涂墨印刷,留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爱的题材设计一幅。

六、展现点评

美术教案模板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玩具(包括民间、现代的玩具)

(教师)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玩具总动员”: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玩具。

(2) 揭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直观体验。

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有些玩具虽然不是很精致、美观,但距今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接下去我们看一看祖先制作了哪些玩具,翻开课本第36、37、38、39页,以及民间玩具挂图。

①燕风筝“五福捧寿”(纸玩具)

②大公鸡(泥玩具)

③狮子滚绣球(布玩具)

④木马(木玩具)

⑤螳螂(棕榈叶玩具)

⑥面人(面粉玩具)

⑦鹿鸟(糖玩具)

⑧三勿猴(石玩具)

3.师生交流。

(1) 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玩具?

(2)说说对这些玩具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赏图片,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初步认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并以自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玩具作出简单的评述。

(3) 教师小结补充:

续上述玩具:①产于北京,风筝色彩鲜艳,造型简洁对称,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绘、放四个基本过程。②产于山西,中间滚圆两头细尖,可做成各种动物形象,尾部有一竖一正两个小洞,用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叫声。③产于陕西,神态威风、可爱,造型简洁又有动感,头部纹饰多样,寓意吉祥和健康。④产于云南昆明,可在地上滚动,曾在民国年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造型与色彩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⑤产于湖南,利用棕榈叶编织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叶编织艺人。⑥产自上海。⑦湖北、山东、四川等省都有,它是用糖泥吹制或糖油浇著而成。⑧产自山东,用滑石刻制而成,仔细观察可以看到3只猴子的姿态各不相同。

4.拓展表现。

(1) 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一下民间玩具。

①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

②你制作的玩具会用到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

③教师适当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制作生活中的玩具,并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2) 课后,拜访当地民间艺人,学习制作民间玩具。

课外资料

1.中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民间玩具往往被人看作“小玩意”而不加注意。有人还认为这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屑重视,所以,有关它的'历史,文字史料极少,甚至著名产地的县志中也难找到片言只语的记载。比如,无锡泥人早已名扬四海,可是追溯它的历史,只能说“相传始于明代”;又如陕西凤翔,民间玩具手艺世代相传,究其起源,也只能说“相传起于明初”。然而传世和出土的实物史料,却雄辩地证实着我国民间玩具的历史源远流长。

2.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种类。

中国民间玩具的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各种物质材料几乎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民间玩具;功能也比较复杂,一种玩具往往具备多种功能;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很广,可谓包罗万象。据民间玩具材料和式样的不同,表现技巧和功能作用的差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法。如按玩具性能分,有节令玩具、观察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竹木玩具、面塑玩具、泥玩具、布玩具、陶玩具、纸玩具、食品玩具等;按造型特点分,有飞禽走兽玩具、花虫果蔬玩具、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玩具等;按使用对象分,又分为低幼儿童 ……此处隐藏14291个字……得挺拔、刚劲,丝毫没有头重脚轻之感。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8.鸟兽尊:

形制特殊的盛酒器,模似鸟兽形状,统称为鸟兽尊,主要有鸟尊、象尊、羊尊、虎尊、牛尊等。它们是另一种酒器,只是器名与尊相通。 妇好鸮(xiao)尊(商):这是一个猫头鹰形的一个尊。 象尊:这种鸟兽形的东西发现得很多,造型是很生动的。 9.卣( you 音有)

古代盛酒器。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主体部分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卣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10.盉(he 音和)

古代盛酒器。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盉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和西周。 11.方彝(yí):

古代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上有钮(捉手),盖和钮形似屋顶。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

12.罍(音léi雷):

罍是大型的盛酒器,又可盛水。罍(léi)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器腹很深,为了贮酒,不使酒挥发,口部为敛口并加盖。罍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 13.壶:

盛酒或盛水器。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

立鹤方壶(春秋):高122cm,宽54cm,重64kg。方壶形体巨大。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

三、水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盘、匜、鉴、缶、瓿、盆 1.盘:

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2.匜(音yi宜):

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3.盂(yú):

古代盛水或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考古发现的青铜盂数量很少,主要是商代和西周的。 4.鉴(jiàn):

古代盛水或冰的器皿。形体一般很大,似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二耳或四耳。盛行于春秋战国。 5.缶(fǒu):

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 6.瓴(líng):

古代盛酒或水的器皿。盛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前期。

四、乐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铙、鼓、錞于、镈、钟 1.铙(音náo挠):

商朝时军队盛行乐器。形体较大,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使用时执把,饶口朝上,

6 用槌敲击。特大的铙使用时需插在铙座上。 2.鼓:

古代鼓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

3、镈(音bo)

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镈体趋向浑圆,形制与编钟相似,但口部平齐。

4、錞(chún 纯)于:

亦称“錞“,古代军中乐器。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时代多属春秋战国至汉代。 5.钟: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打击乐器(宫廷雅乐),有的大钟单独悬挂,称为特钟;有的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称为编钟。

曾侯乙编钟:这个编钟是现在出的件数最多的,这套编钟,它是钟连那个钟架子,我们有好多在博物馆看那个陈列,那是复原的。这个它是钟架子,都是原来的架子,在墓里边的那个架子,还摆得好好的。那些零件和那个旁边那个铜人,这么托着,铜人连那个挂钩,这些都是原来的,上面都有铭文,根据这个铭文啊,记载它的部位,部位在什么地方。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 (视频:发现——曾侯乙编钟)

五、兵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戈、矛、戟、钺、刀、剑、头盔 1.戈( ge 音戈):

古代兵器。属“钩兵“,用于钩杀。 2.矛: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刺兵,用于刺杀。 3.钺(yuè

月):

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形体很大,形状像板斧,把人脑袋一下砍下来是不成问题的。 4.戟:

古代兵器,是戈和矛的合体,兼有戈用于钩、矛用于刺两种作用。

7 5.胄(音zhòu宙):

古代作战时戴的盔,亦称“兜鍪(móu)”。青铜胄盛行于商周。 6.剑:

古代兵器。属于“短兵“,可手持或佩带。战国与秦汉最为盛行。短剑亦称“匕首“。 7.刀:

青铜刀作为兵器,或作为工具,用途广,形制多样。

青铜器纹饰 饕餮纹( taotie)

又称神怪性的兽面纹,盛行于商和西周早中期。其基本形象是牛首、羊头等动物的正面头部的凶怒形象,作为器物的主题纹饰。

夔纹( kui 音葵)

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夔龙纹。即为头尾横列,当中有一足或两足的龙形的兽纹,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凤鸟纹

也有人称之为凤纹和鸟纹两种,统称为凤鸟纹,盛行于商周时期。

窃曲纹

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目纹,盛行于春秋战国。

环带纹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因而又称波浪纹。盛行于西周、后期。

蛟龙纹

是由多种动物的特征组成的一种虚构的不断演变的动物纹。从商代到明清,历经数千年,龙的形状变化极大。

蟠螭纹( panch)

蟠螭纹中的“蟠”屈曲,“螭”为没有角的龙。其特征为张口,卷尾,或两龙相交,或群龙交缠。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蟠虺纹( panhu)

是由许多小蛇状的动物相关缠绕,构成几何图形 象纹

最突出的特征是长鼻。鼻长下垂,向里勾卷。有的仅出现象首或象鼻为图案。流行于商中晚期至西周早期。

鱼纹

多饰于盘、洗内,呈鱼贯形,还常饰于铜镜上,皆为鲤鱼状,盛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沿用于宋至元明时期。 鸟纹

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鸟纹盛行于商至西周。

鹿纹

鹿纹有全形鹿纹和鹿首纹两种。 虎纹

一般为虎侧视爬或跑形状。虎纹流行时间长,一直延续到汉代。

大家看这件铜器,它是这种花纹是攻战的,水陆攻战的这种花纹,很生动的。这个时期呢,不但一些铜器的花纹程式化,像这种花纹,它有了一定的范本。

小结

最后,总的讲一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广泛应用于当时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种类和数量都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起了很重大的影响。所以总的来说就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今天是限于时间,只能这么很粗略地这么说一说,我就讲到这里。商后西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器类齐全、铸造精细、纹饰华丽。西周的青铜器在形状和纹饰上是更加规范化,

《美术教案模板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