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5-09-06 14:39:07
幼儿园大班教案15篇(精)

幼儿园大班教案15篇(精)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歌词大意:

两只小小眼睛睁开又闭上。两只小耳朵,一只小鼻子,两边小面颊一只小下巴,两片小嘴唇把牙齿关在里面。

教学提示:

老师有节奏地拍手读一遍歌词,后给小朋友讲解歌词大意.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拍手读歌词。老师带领小朋友学新歌.小朋友们学会后,边唱边用手指出唱词和脸上对应的部位,如:眼睛、耳朵、鼻子等。

课堂游戏:

敲敲打打

活动目的: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小朋友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动作节奏。

2.激发小朋友探索欲望,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学舞蹈,掌握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1.感受音乐,学习舞蹈

a.听前奏回忆歌曲,感受节奏。

b.学习舞蹈(进退步、踱步、踏步、小碎步)。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表现出来。”

2.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a.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

b.出示图谱:哪里可以敲,哪里可以摇?

c.小朋友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敲铃鼓,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铃鼓,怎么摇?”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小朋友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观察分析画面,理解和想象温妮在度过“冬天”时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并用适当的语句进行描述。

2.感受季节是交替轮换的,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好。

3.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希沃白板课件、每人一本图书《冬天的温妮》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孩子们,冬天来了,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你呢?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呢?

幼儿:我喜欢,因为……我不喜欢,因为……原来真的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2.师:今天荆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封面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她会是一个什么人呢?仔细观察她,看看她的样子,她的衣服,通常谁会这样穿?女巫有什么本领呢?(变魔法,想要什么就可以变出来。)你们想有这个本领吗?虽然魔法很厉害,但是不是每个魔法都有好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看看温妮在这个冬天里她遇到了什么事情?她喜不喜欢这个冬天,她的魔法又发生了什么?

(二)基础部分师:这个冬天看起来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白雪覆盖的花园,屋檐下尖尖的冰柱,喷泉的水都结冰了。)的确很冷哦,还有哪里看出来?画面可能太小了,我给你们一个线索(猫的胡子上都挂着冰柱)呀,冬天太冷啦,你们猜猜温妮喜欢冬天吗?(有人说喜欢,有人说不喜欢,当人喜欢、不喜欢的时候,可以通过什么看出来呢?那我们仔细看看温妮的表情,通过表情看她是否喜欢。温妮撅着嘴很不开心。)确实温妮不喜欢这个冬天,温妮说她受够了这样的冬天。作为一名厉害的女巫,她会用什么办法躲开这个讨厌的冬天呢?(变魔法)他会变什么魔法呢?你在这一页会不会找到线索?(蜡烛)蜡烛会是什么魔法。蜡烛很温暖,这是一个办法哦,还有没有更好的线索(太阳,什么季节的'太阳最暖和?)那女巫到底有没有用你们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后看,温妮把自己穿的暖暖的,拿起魔法棒,飞快地跑到户外,踮起脚尖,12345,噼里啪啦嘭。温妮究竟施了什么魔法呢?这个魔法她满意了吗?这些答案都会在书里,请你仔细读一读,一会儿和荆老师分享。温妮施的魔法到底是什么?(把冬天变成了夏天)温妮对这个结果满意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从哪里看出来)从温妮的表情看出她不满意,是呀,把她愉快的假期都搞砸了。你知道吗?不仅是温妮不满意,你们听小老鼠(声音)小花说:“”,原来,随意的改变季节,带来了这么多不好的结果,现在你们说温妮满意吗?那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变魔法。(继续讲故事……)。再次回到冬天的温妮,她说“冬天也很可爱的哦”。你们觉得温妮还喜欢冬天吗?确实啊,虽然魔法很厉害,但是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3

课题生成: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玩具越来越多,很多崭新而有趣的玩具被永远地关进了玩具橱。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对别人的玩具,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很喜欢。还有的幼儿常常将自己有趣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因此,我们设计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买卖玩具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创新意识。

2、爱惜玩具,体验变旧为宝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玩具2、3种,并共同为玩具标上价格。袋人手一只,内装“钱币”若于(与所带玩具等值)。方篓子人手一只。

2、活动前请两名教师(也可请另外的大班两名儿童)和本班一名幼儿排练情境表演《卖玩具》。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引发问题:

(1)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小兔不想玩娃娃,想出办法将它卖掉小猪也想卖,可是小红却买了小兔的娃娃……

(2)组织幼儿讨论:小兔和小猪做了一件什么事?小兔的玩喜卖出去了吗?小猪呢?为什么?谁来帮助小猪。

(3)请2~3名幼儿帮小猪卖玩具,操作演示后提出:谁还有喜欢他的方法来吸引顾客?

(4)讨论后得出:小兔和小猪真能干,把自己的旧玩具卖出去成了别人的新玩具;把别人的旧玩具买回来,成了自己的新玩具这样,大家都有新玩具了。

2、探索买卖玩具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师:“今天小朋友也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不想把它们卖掉?你想怎么卖?”

(2)请幼儿上来操作演示卖玩具的方法。

(3)提出买卖玩具的要求: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买方,另一生为卖方。鼓励卖的幼儿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买的幼儿看清楚自己想买哪一样。

(4)尝试买卖玩具:观察幼儿没卖掉玩具的原因。

(5)组织讨论:你的玩具有没有卖掉?你是怎么卖的?

(6)两组交换买卖玩具,没卖掉玩具的幼儿继续卖。……此处隐藏8235个字……识和责任感,知道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帮我们运动身体,并尝试体验。

活动目标:

1. 知道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帮我们运动身体,并尝试体验。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3.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4. 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幼儿穿上轻便的服装和鞋子,一块干净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在玩之前我要提三个要求:1.要保护好自己;2.要保护好同伴;3.要听从我的口令。”“今天知道我们要玩什么吗?”

“今天我们要玩自己。我们身上有很多器官和部位都可以运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运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

1.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起到热身和提升参与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2.两人合作,摆弄身体不同部位。

3.分成男女两队分别进行尝试体验。

A. 男女轮流钻山洞。

B. 男孩子躺地上,女孩子从男孩子身上跨过去、跳过去、侧身跳过去。

C.女孩子躺地上,男孩子从女孩子跳过去——从趴着的两个女孩子身上跳过去——尝试从三个女孩子身上跳过去。

4.幼儿任意选择自己的方式从老师的脚部、上身部越过,从老师的身体拱形造型上过去。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以下雪——堆雪人——摆造型——雪融化——雪变水——水受热变水蒸气——水蒸气变云。

2.请幼儿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做个评价,并有礼貌地询问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做个评价。

小百科: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躯干和四肢。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健康状况。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

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难点: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粉、白记录纸各一张、笔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图片、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师: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连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1)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2)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3)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设置问题情景:

师:咦?小兔家刚安装好的电灯怎么又不亮了?

师: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塑料绳、布条、毛线、铜钥匙、回形针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粉一白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材料的一头与电线接在一起,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4)实验结束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回原位,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灯泡亮了吗?(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夹在铁架子上。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连接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5、两两交流。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师幼共同小结:铜钥匙、回形针、铁丝等金属材料能导电,塑料绳、布条、毛线等非金属材料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中投放相关的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究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到科学区里试一试。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幼儿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整个活动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语言简练,操作前提出明确要求,幼儿在实验过程目标明确,能通过合作探索并使用符号记录。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并能通过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由于乡镇幼儿记录经验不足,在鼓励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时,孩子们能说出多种符号,实际记录中却偏向单一的记录方式如:打勾与打叉。

《幼儿园大班教案15篇(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