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09-15 08:00:05
科学教案【汇总10篇】

科学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 导入:

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

二、 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45 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 亿年的历史。这38 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相关的碟片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名称、种类、生活习性等

恐龙化石的发现及骨架还原的过程

外形对应骨架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能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了解化石的作用。

理解什么是活化石。

知道一些人们对化石的困惑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化石的基本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化石图片或实物(根据条件)、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 导入:

1.谈话: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我们先来看一看。

2.出示各种化石图片或实物。(在去年学这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带了化石标本,学生们很喜欢。课前老师可以先了解一下。)

3.你认识这是哪些生物的化石?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

学生简单介绍,老师介绍。

4.小结: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二、认识化石的形成及被发现的过程。

1.出示化石形成图,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人们又是怎样发现的

2.请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化石形成的过程。(恐龙身体的哪部分会被保存下来)

3.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以及被发现的过程。

4.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了解制作的步骤。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可见化石是多么的珍贵。

三、认识化石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人们多化石的困惑。

1.思考:为什么把地层比作是一本书,把化石比作书中的特殊文字?

(让学生领悟这个比喻所蕴涵的含义,这是认识化石作用的基本前提。)

2.谈话:想要“读懂”这些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物进化感到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我们再来看看科学家们产生了哪些困惑。

3.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五个困惑。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

四、了解长颈鹿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假设:

1.谈话: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原因科学家们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你能说说你的解释吗?

2.学生发表意见。

3.谈话:同学们从课外书上了解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解释的?

4.阅读课文。

找一找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此处隐藏5420个字……

● 地球自转方向的确定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太阳模型、自制卡片若干、转椅、答题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直接导入

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那么早晨六点,当北京的`孩子起床时,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孩子们又在干什么呢?是在睡觉呢?还是在上学的路上?

(学生讨论、汇报)

师: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乌鲁木齐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大家就能知道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大家有兴趣吗?那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多媒体展示:谁先迎来黎明)

那么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呢?(学生猜测、教师追问)

二、 模拟实验

1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看见太阳

师:既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不妨来做个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先弄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1) 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出现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

(3) 相对地球而言,太阳石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实验要求,教师做相应的讲解)

(学生实验并汇报)

师:实验做完了,在实验过程中,谁先迎来黎明呢?还是你们在实验中遇到了什么麻烦?

(学生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做讲解或评价)

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两个城市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与地球旋转的方向有关,由西向东转,北京先看到太阳;由东向西转,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三、 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

师: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人们看见太阳,迎来黎明的时间也就不相同,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呢?

(进行一系列的相对运动模拟实验)

师:通过刚刚两个小小的模拟实验,推向一下地球的运动状况。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既然大家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方向,那你能告诉我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了吗?

【北京先迎来黎明】

四、 认识时区和时差

师:北京先看见太阳,我们要怎样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相差几个小时呢?北京和巴黎的日出时间又相差几小时呢?

(学生讨论并汇报)

【教师引出世界时区图并作简要介绍,然后针对上面的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五、 知识巩固

通过上面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地球及其运动特点。

(利用知识闯关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师总结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根本目的:

1、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尝试教学,了解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清楚沙的用处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教学启发孩子的快乐心情,培育初步的探究尝试精神。

教学预备:

孩子人手1套玩沙工具(铲、胶碟、、耙等)、水、手巾。

教学过程:

一、把孩子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教学,导出教学主题且开展安全教育。

师:孩子,你们看这就是啥呢?(沙),对了,你们喜爱玩沙吗?今日,我预备了许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玩,用脚踩一踩,跳跳,说说你发现了沙有哪一些奥秘?告知教师或小伙伴们!但是你们玩时,请留意:不可以把沙向上抛,要保卫自个儿与小伙伴的双眼与鼻子,别用脏手揉双眼。明白了么?

二、通过各尝试教学,幼儿初步了解沙的首要特点。

A、孩子自由玩沙。孩子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里的沙中,接着再将沙放入水里等动手操作教学,了解沙的特点。

B、教师跟幼儿一块儿概括沙的特征: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协助孩子初步清楚沙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明白了沙有如此多奥秘,如此沙有何用哩?(沙可用来建房屋、铺路、彩沙可用来画画、装扮等等。)

四、孩子用沙开展建筑教学,体会沙带来的快乐。

师:好,我们来扮演建筑师,将你想建的物品建出来吧!(孩子自由建构)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 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

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科学教案【汇总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