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5-09-01 12:26:08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摆渡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渡人读后感1

人死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会去哪里?遇见什么人?有生之年,大概每个人都会想过,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因果轮回这么回事。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引起我们的思考,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生命。

生来便是摆渡人的崔斯坦他没有活过,没人知道他原来的样貌,他会以一种让灵魂信任的样子存在,直到遇见下一个灵魂,他的存在只是因为灵魂的需要。

天真善良的迪伦在十五岁火车遇难,她成为了唯一没有逃生的人。生命的结束突如其来,使她意识不到自己的死亡,她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以为自己还能见到陌生的父亲,唠叨的妈妈以及讨厌的同学。

一路上颠沛流离,崔斯坦竭尽全力护送迪伦到天堂彼岸,而他又要回到荒原摆渡下一个灵魂。迪伦呢?她爱上了无微不至的崔斯坦,所以她毅然离开极乐地回到起点与崔斯坦在一起。

单亲女孩迪伦15岁了,然而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与母亲缺乏沟通,唯一的知心好友转学离开……这一切让她痛苦不已,她决定去看看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当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与火车附近的.男孩崔斯坦结伴,跟随他以为可以回家,他们穿越荒原、沼泽……在经历了怪物袭击、看见鬼魂等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后,崔斯坦告诉她“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每个人死后都会有一个摆渡人,引导灵魂穿过荒原,送他们去要去的地方。一路上,崔斯坦极力保护天真的迪伦,将她护送到天堂彼岸,可是迪伦却爱上了崔斯坦,不忍与他分离,她决定冒险回到荒原和他在一起。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

摆渡人读后感2

我的存在是因为有你,爱让我勇敢,让我不再胆怯——题记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以前是,以后也是。可是,如何去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见解,读完《摆渡人》这本书,我颇有一丝感触。

一个单亲女孩,迪伦,在去看望自我多年不见的父亲时,却不幸在事故中失去生命,遇见了自我的摆渡人——崔斯坦,命运,从此,发生了不可预知的改变。崔斯坦一路保护着迪伦,带她走向所谓的归宿,他早已冰封沉寂的心,被这个单纯的女孩融化了。可是,他不能陪她到最终,他骗了她,他看着她痛苦,他再一次封闭自我的`内心——因为,他明白他和她不可能。她不信,她从所谓的归宿中逃出来,独自跋涉穿梭过危机重重的荒野,只为了在千万相同的光球中,找到那个他,再和他回到那个世界。这一次,他比她更害怕,因为他不属于那个世界,可是,为了她,他逼自我坚强,让自我相信那虚无缥缈的期望。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

一本书,想要让人产生感触,便需要爱,《摆渡人》是一个教人如何去爱的故事——他,关心她;她,同情他;他,细心翼翼地告诉她死亡的真相;她,地理解他过去的经历;他,让她勇敢;她,让他温暖。这,一切都是爱,也都是因为爱。一个是,不经人事的15岁女孩,一个是,连自我是谁都不明白,活了无数年,却,只为了那个所谓的使命的摆渡人。两个人本就像相交的直线,仅有一个交点,可是,迪伦,因为爱崔斯坦,也相信崔斯坦爱她,勇敢的重回荒野,让两条直线从此重合。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或许,此刻说这个话题,有点早,可是意义深刻。常说,爱,使人勇敢,但我说,唯有勇敢,才能爱。迪伦爱崔斯坦,可是,如果,她胆怯了,在那个所谓的归宿,默默等待她的亲人,两人将从此再无机会见面。崔斯坦爱迪伦,可是如果在最终,他没有鼓起勇气,坚持和迪伦走下去,他将一向轮回在摆渡他人的使命中,从此再无机会见面。

所以,勇敢是爱一个人的方式,也是爱一个人的基础,如果你连爱的勇气都没有,只能说你不爱,或者,你不配爱。崔斯坦和迪伦,是很好的榜样,尽管他们直接是男女之爱,但,殊出同归,爱家人,爱朋友,爱社会,都是需要勇气的。鼓起勇气,大胆去爱,你会发现,世界变得不一样。

摆渡人读后感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同学的嘲讽、好友的离开、母亲的不理解,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所以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却不料在途中遭遇事故,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事实却与之相反。迪伦在一片荒原之中,她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引领着迪伦,带她穿越茫茫荒原,将她带到了灵魂的归处。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最后的依赖,变得密不可分,迪伦最终尊重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重返荒原,与崔斯坦一起回到了人间。

在我看来,迪伦比其他的任何一个被摆渡灵魂都要高贵。当她得知自己已经死亡的时候,她的内心并不是没有波澜,但她更多的是接受,是面对;当她安全抵达自己灵魂的归宿,她仍愿意遵从内心,义无反顾地跨越结界,回到荒原,寻找她的灵魂摆渡人,即便前途困难重重,即便有着灰飞烟灭的危险。至少,我没有像她一样的坦然与勇气。这是一场豪赌,赢了,或许还会有活的希望;输了呢,便一无所有。

“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

“值得。”

崔斯坦也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他是一个摆渡人,他的工作是将灵魂安全带到另一个世界,仅此而已。他没有感官,不用睡觉,不用吃饭,直白地说,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类,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行尸走肉罢了,但他遇到了迪伦,他们之间有着心灵的交汇,迪伦用自己的单纯感化了崔斯坦。“我变成了一个……人”这是故事的`结尾,崔斯坦发现了自己会流血后说的一句话,他将自己的真心全部交给了迪伦,所以在迪伦提出要与他一起返回人间时,崔斯坦虽然觉得有悖常理,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你不用害怕,我会保护你的。我保证。”崔斯坦完全履行了自己不变的承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用勇敢去摆渡,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在这趟奇幻的旅途中,迪伦和崔斯坦完成了涅槃重生般的蜕变。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所谓的黑暗,其实均源自于内心,勇敢地做自己,或许就能得到最终的答案。

摆渡人读后感4

书的封面有这样的介绍: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标题应该是在《解忧杂货铺》封面上。出于它的名气以及我的好奇,某个下午我在言几又全文翻阅了这本书。意料之外,我并没有被故事吸引,更谈不上被治愈。再一次印证了阿塞尔普鲁斯特的那句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这份治愈不在我心,因此没有共鸣。

鉴于这次前期经验,我对有诸如疗愈、救赎之类介绍的书籍,有了一种傲慢与 ……此处隐藏6250个字……所以才有无限可能,每一次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才会如此纠结,因为你不知道你现在的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因为害怕,所以才会觉得未知是可怕的。其实,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吧,难得是我们是否有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安全屋)的勇气。

一开始的迪伦是害羞,胆怯的女孩子,但是再途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所具有的打破常规的勇气,在她到达边界踏入舒适区的时候,还有勇气重新回到那个可怕,凄凉,充满危险的荒原,即使在没有摆渡人指引的情况下,她勇敢地踏上了寻爱之路。她完成了自我救赎,她是她自己灵魂的摆渡人。而崔斯坦也在迪伦的救赎下重新找到了自己,无关名字,无关面貌,无关摆渡人身份,迪伦认识了不一样的崔斯坦,他们二人相互摆渡,相互救赎。

若是爱情,两人相互进步,聆听内心,倾听生命,一起成长。

若是生命,发现自己,找到生存的意义。

若是生存,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要被妖魔鬼怪侵扰。

人必有他的来处,也有他的去处,一切随缘,顺其自然,若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自己。

以爱之名,渡人之心。

唯有爱不可辜负。

等你来。

摆渡人读后感13

带着激动的心情看《摆渡人2》,想追随迪伦去看她和崔斯坦回到人类的真实世界后的爱情如何发展,却在看了十章之后被一个乐观的老太太邢有瑜圈了粉。

她在见到摆渡人的时候便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了,但是她没有伤心难过,也没有嘶声力竭,更没有痛苦不堪的不愿意离开。她坦然的接受着眼前的一切,对于久卧病床的她来说,此刻没有痛苦,可以站在地上,可以大步向前走,可以大口大口呼吸,简直是一件太美妙的事,就像又活过来了一样,虽然她已经死去了。

有瑜的荒原一直阳光明媚,艳阳高照,甚至开满了牡丹花。这让她的摆渡人也惊讶不已(荒原是灵魂心境的印射,若灵魂心境不好荒原则容易阴云密布,暗淡无光,那些专吃灵魂的恶鬼便会趁机而动)。因为看过第一部所以知道荒原有多么的变幻无常,灵魂的心情稍微有变动都会使天气立刻由艳阳高照变为阴云密布。也知道荒原有多么的危险,有多少灵魂在阴影中,在黑暗中被恶鬼拖入地下。然而有瑜却那么轻松的'走过了荒原,他们也曾在最危险的地方遭到恶鬼的袭击,但书中有一处描写到“恶鬼们未能损伤有瑜笑脸上柔软、带着皱纹的皮肤”让我彻底迷上了这个老太太,仅仅“笑脸”一个词就胜过千万句话,有瑜的乐观、坦然、坚定连恶鬼们也进不了身。她实在让人佩服。

书中不止一处描述了那些死去的灵魂在得知自己已经死掉之后是怎样的反应,有的绝望不愿接受不再配合摆渡人,有的伤心欲绝痛哭流涕。而有瑜在见到摆渡人的第一刻便接受了自己死去的事实。她轻快的跟着摆渡人上路,即便知道荒原上有恶鬼她也没有畏惧,甚至她还会安慰她的摆渡人,在她的身上乐观、自信、睿智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有瑜即便是因病去世的老人,却依然让人觉得她魅力十足,优雅、美丽、热情、开朗……似乎所有美好的词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

我想若是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也像有瑜一样乐观、自行,即便遇到如恶鬼般的困难也“笑脸”相迎,那我们的生活定然也会艳阳高照,开满美丽的牡丹花。

摆渡人读后感14

摆渡者的角色就像一个活在对方眼中的完美自己,作为向导,为取得他所要引领的那些人的信任,他会变成他们眼中最好的形象,他做过很多很完美的形象,却唯独不知道自己本应该是什么样子。他感觉到悲伤。

而迪伦,在荒原里,她所遇到的一切路况,场景,天气,都是她内心的折射。

看起来是一本向导指引刚死去的人穿过荒原(人间与地狱的通道)的小说故事,却更像一本心理学小说。

死去后,会遇到一个引导者,也就是摆渡者,他的模样,形象,性格,年纪等等都会符合刚死去灵魂的期待。他的任务是带领那些灵魂穿越荒原,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去。

而所穿越的荒原,也是依照行者的想象而来,所有的场景,气候都是其内心的折射。可能会经历生前所害怕的一切。

在历经艰难险阻到达目的'地之后,可能还是有大多数的人想再回去,但是如同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很多年的老妇人所说,他们不是真的想离开,或者说是想离开,但是又害怕会面临的风险,不敢孤注一掷。这应该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的心态一样吧,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却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害怕面临的风险,会陷入还不如现在的处境中去。

好在,最终,勇敢的迪伦还是毅然的决定返回。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说,从来不知道是否有人做成功过的一件事。并且,迪伦还带着崔斯坦一起返回。回来的途中,迪伦做了崔斯坦的向导,有恐惧,不确定,但是一直都很坚定。还好,他们成功了,最终回到了人世间。这应该是一个喜剧,看到后来,一直绷着一根弦,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他们会怎样。

16万字的一部小说,从昨天下午开始,今天看完了。很吸引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或许,也是比较应自己的心境,一直都希望自己更勇敢坚定些。行走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在这些人身上可能会有你想要的样子,但从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崔斯坦那样,可以从头到尾渡我们到彼岸。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自渡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15

忙里偷闲看完了《摆渡人》。线索单纯,无需读者细细梳理,只讲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温暖的女孩子迪伦,在通向死亡的荒原上找到了真爱,并为了这份真爱,勇敢地拉着詹斯坦回归现实,两个灵魂落地成活:“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温馨而有力量。

在简单的线索中穿行,却在威机四伏的荒原中爬跃,心像决定所处环境,当迪伦心中充满恐惧无望,眼前尽是阴暗荒凉,山高路陡,匍匐前进,恶魔时时刻刻想拉她进入水下成魔。因为心中只有恐,只有慌,詹斯坦不得不变成魔风,伤痕累累。

心像决定物像。这其实与相由心生有相通之处。经历风雨之人必面历沧桑,生活精致之人必容貌静悬秋月彩,幼儿永远觉得生活之景是花儿绽放般快乐,叽叽歪歪的鸟儿是快乐的`;颤动的绿叶是快乐的,因为它发亮;呼呼而过的车儿是快乐的,因为它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吵架的爸爸妈妈是快乐的,因为它永远无条件给予自己的未来……长大了的人儿见得多了,想的也多了,利和名模糊了我们的心野,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忘记了幸福的最初就是简单,简单就是迪伦只想见见十几年没见的爸爸,简单就是吃好饭,喝好茶,睡好觉,无名无利之求。而当太多色彩迷惑了我们的心,我们的脚步就会变得很快,大山峡谷,狼当道也在所不惜,我们的手就会不择手段,钱多不烫手,帽子太多不怕重,别人说你好,世界一片绚烂华美,别人说你不好,他一无是处……

心动决定行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迪伦确定自己再也离不开斯坦儿,魂飞魄散也要与心爱之人穿越回去:“我们可以试试呀!”这回轮到女方牵着男主角的手往活的世界走。原来进入生死界并不能代表无活的生机。心门处处皆在。只要心儿还在跳,一切皆有可能。黄泉路是可以回头的。许多癌症患者为什么能康复?许多破产人士为何能绝地逢生?许多贫穷人士为何快乐生活?皆因心有希望,为爱情献身般的力量。

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为我自己鼓励!

《摆渡人读后感【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