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有感

时间:2025-09-01 16:52:11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字经》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三字经》有感1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中,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让我们在“暑假读好书”活动推荐目录中选一本书写征文,而我选择了《三字经》,我虽然对它有所了解,但不是很透彻,三字经读后感。《三字经》里面的内容丰富,而且读起来像古诗一样,很有感情还能得到很多启迪。《三字经》中的深奥的文字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蒙学著作。它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是以短小的篇幅传受了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备的历史和基础知识,三字经读后感。不管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治乱兴衰,在这本书中都应有尽有。在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中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有颂扬勤俭节约、公正廉洁,有激励立志勤学、发奋图强,也有评击社会的丑恶现象。这些经典故事感人肺腑。能充分体现出中华美德动人心弦。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三字经》有感2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我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我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读《三字经》有感3

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许多的故事和道理。从“孟母三迁”到“黄香温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昔孟母,择邻处”,让我更加了解了《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也懂得了妈妈对我的爱。还记得,一年级下期半期考试前,我在厕所里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裂开了一条口,鲜血直流,当时痛得我哇哇大哭!老师知道后,急忙给我妈妈打电话。过一会儿,妈妈急匆匆赶来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伤口要缝针。妈妈身体直打抖,担心缝针会留下伤疤,不得已还是答应了。在缝针的时候,妈妈闭着眼睛不敢看。我知道,妈妈心里很难受,妈妈非常爱我!“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妈妈对我的爱还有很多……

“香九龄,能温席”,让我懂得了要尊敬、关爱自己的父母。还记得,妈妈的腰一直疼,我劝她早点看医生,妈妈一有空,我就给她捶捶背、揉揉肩。妈妈下班累了,我帮妈妈拿拖鞋。妈妈口渴了,我给妈妈递饮料。妈妈不开心的时候,我逗妈妈乐呵呵……

“孟母三迁”让我感动,“黄香温席”让我行动。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爱我的妈妈!

读《三字经》有感4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们儿时对《三字经》的最深印象。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利用科室集中学习时间重读《三字经》,对《三字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

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句,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在为处事人方面给我们印象最深有两个方面,一是“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从字面上理解,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通过细细品读,感悟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与他人,是做人的基础;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从这

两点做起。二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从字面上理解,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大家在学习讨论中认识到,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尤其是在为人处世上,人们更是看重信字,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读《三字经》有感5

《三字经》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书中包含了许多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知识和丰富的哲学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读读。

当我读了《三字经》后,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让我深受感动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说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体温给父亲暖被窝;“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是四岁大的孔融,就知道把较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

每当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以前,我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爸老妈安排好的.,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羞红了脸。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亲,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各同学、朋友在一起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三字经》里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将花更多的时间认认真真把它看一遍,从中汲取学习、 ……此处隐藏3445个字……年的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用三字词简练、生动的.写出了一些为人处事和历史故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这些故事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领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读到这里时,感到十分羞愧,对于已经上六年级的我竟还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现在仔细回想,对于平常的学习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课余时间也花心思学习了,我是否做到对学习专心到志,一丝不苟了呢?想到这里我深表惭愧,决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在课余时间也专心致志地学习。

当然,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学习,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书中有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了我:“香九龄,能温席,孝子亲,所当执”。我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讲这个故事我听,说得是黄香在几岁的时候,母亲离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待父亲十分孝顺。酷夏时,他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他为父亲温暖被褥。回想起这篇故事时,我不禁泪如泉涌,对于长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仅没为他们端过一次水,盛过一碗饭,洗过一次脚,相反,我还总是埋怨他们不回来照顾我,现在正是我们回报父母,报效祖国之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它让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能够读到如此好的名著,何乐而不为?

读《三字经》有感14

今年身份发生了一点转变,一只小狗宝宝即将来到我的身边。为了迎接他的到来,姥姥翻箱倒柜地从书柜里找出了一本书页泛黄的《蒙学四篇》让我阅读。说来惭愧,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国学知识知之甚少,就连传统蒙学《三字经》我好像都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阅读,从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也忍不住感叹老祖宗们的智慧真是璀璨令人折服。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曾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它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相传是宋朝大儒王应麟编纂了此书,又经后人多次增改,甚至包含了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内容。《三字经》激励人好学向上,惜时努力,自强不息,它给予初学者丰富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且深入浅出,易懂易记。它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给读者的阅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虽是蒙学教材,作为成年人的我也在阅读的过程中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把我一些肤浅的体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师

父母孩子启蒙的第一任老师,在童年所养成许多习惯都与父母的平日里的习惯息息相关。父母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方说喜欢阅读的父母,被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喜欢读书。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好的影响将让你走上正道,坏的影响将让你走上邪门歪道。所以,每个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首先应该仔细反思一下平日里自己是怎么做的。

继父母之后,老师是我们人生中又一重要人物,他们教我们读书,教我们算术,教我们孝敬父母,教我们诚信明理。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时无刻地鞭策我们,督促我们,让我们拥有一颗明智的心灵和一个聪慧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他们塑造我们纯洁、高尚的灵魂。

孝亲、敬长

对于赋予我们生命,塑造我们灵魂的父母和老师,我们理应孝敬恭顺。孝敬父母,就不能总让父母操心、生气,要学会聆听父母的话,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年纪,每天忙于事业的奔忙,忙于自己小家庭的经营,经常会忽略自己父母的感受,忘记对父母的关怀,要知道,尽孝需乘早,读后感.莫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那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不遗余力的去做,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对我们有恩惠,这样的恩惠不应该忘记,而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古有黄香为父温席、扇凉,而现在的我们又能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

尊敬师长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老师赋予我们许多,我们应好好尊敬他们。这里的师长不仅仅只是学校里的'老师,也包括我们工作中的领导和前辈,别看他们可能平时对我们很严厉,但要明白严也是爱,娇惯反而是害,所以面对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应该转变心态,从中去体会上级前辈对我们成长的关怀,积极努力学习,力求在工作上更上一个台阶。

学习、刻苦

少不学,老何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已经把学习阅读的习惯遗失了,我们以工作忙,生活累来给自己的懒惰做借口,安于现状,耽于享乐,不再为未来人生的进步而刻苦学习,面对比我们刻苦的人,总是习惯性地用阿Q精神自我安慰……看了《三字经》,我突然回想起儿时常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不应该忘记,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积累起来的,只有每一天的“向上”,我们才会攀上成功的高峰,而“向上”的原动力正是刻苦。不刻苦学习,敷衍了事,又怎么会成功呢?

道德、修养

何为道德?何为修养?我的理解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些身边的小事,我们有时随便往地上扔了一点垃圾,心想,没事,世界那么大,我这一小点纸屑影响不了什么,但我们忽略了如果大家都是这么想,那我们的环境卫生谁来维持?有些人总自私地以为自己一点小小的“恶行”影响不了自己,至于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根本就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内。事实是事物总是普遍联系的,我们的“恶行”总归会报应的自己身上的,我们不尊重社会,社会也不会尊重我们,不要总抱着侥幸心理,在“外”的恶不会影响到在“家”的我们,你们家狗狗在门口的便便让邻居们感到不适的同时,更有可能会被你外出归来的家人踩进家中!

《三字经》虽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世代影响着我们,它坚持正面教育,以鼓励为主,用榜样故事,易诵易记,值得我们反复诵读,深入学习。

读《三字经》有感15

每个人都可以背,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背并且做吗?我承认我只做了一件事,而另一半没有。

就像《三字经》写的那句“珍惜孟母,选择邻居,不学习,打破机制”,学生能做到吗?不是的,“过去孟母选邻居,孩子没学,机器坏了”这句话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孟母最早在墓地附近安家,孟子的学者们挖土建坟。孟母第二次把家搬到离屠宰场不远的地方,孟子学者杀猪宰羊。这是孟子第三次举家迁往学堂宫,他开始努力学习。没想到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了。当孟母看到孟子逃学时,他拿了一把剪刀在织布机上剪线。孟母告诉孟子一些道理。孟子了解母亲的教会后,努力学习,成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诉你,成年人和老师有多难。我们应该停止和成年人争吵。我们应该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努力学习,不让他们生气,认真对待你所做的一切。当然,我们做事之前,要考虑成年人是否会同意,这会不会给特殊人群带来损失。如果有什么事情对别人不好,我们就永远不要做。现在,我们很高兴努力学习。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