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时间:2025-11-23 08:00:07
(推荐)《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篇

(推荐)《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你相信吗?是的,我不信,世界如此复杂,幸福如此缥缈,我没背景、没能力、没颜值,各种复杂的关系,我怎么能轻易地获得幸福?可是,看完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我在一点点地被他说服,一点点地刷新我的认知,是的,我相信了,世界就是如此简单,获得幸福也是如此地随时随地。

由于弗洛伊德的盛名,我们都以为阿德勒是弗洛伊德的徒弟,其实他们的理论、年代是并列的,这样说并不是要形成一个纵向比较的势态,他们都为我们奉献了他们的智慧,但是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是如此的不同,他似乎看到100年后我将要面对生活,给了我们实用的指引。100年前的阿德勒给了我在当今社会中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让我震惊。

首先,他推翻了因果论,代之以目的论。

弗洛伊德说我们的现在是由于过去造成的,我们的原生家庭造就了现在的我,那么未来的我呢?要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重复吗?而阿德勒告诉我们,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在用过去的创伤为借口,不去改变,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在不断地寻找成为今天的我的借口。由于轻视、由于暴躁的父亲、由于软弱的母亲、由于没有关注和鼓励,那么,你呢?你已长大成人,你知道,过去无法改变,唯有现在是启动点,你为什么不去启动,因为你根本不想启动,你想停留在自己舒适的区域去抱怨别人,是的,是他们的错,才让我有今天,于是,我可以止步不前,这是多么有力的证据!不好意思,阿德勒告诉你:因为你就是想止步不前,所以你找到如此多的理由!要破除这个因果循环的魔咒,清醒地告诉自己,我就是想停在这里,我就是想止步不前,所以我有抱怨,我抱怨过去、我抱怨我曾经的经历。是的,这样,所有的一切都合情合理,我也找到了继续沉浸于现在这样一种状态中的理由,于是我可以心安理得,由于过去的伤害我就乖乖地呆在现在的状态中,指责别人,我好无辜,我是受害者。可是,我在吗?这样依据别人的镜相的我存在吗?

第二点,阿德勒认为人最大的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而我们作为人又是依据人际关系才存在的。他认为:解决人际关系的困扰方法是课题分离。这大概是阿德勒最为人知的观点。课题分离是基于我们要建立一种横向的人际关系,即承认不同又彼此平等的'关系,阿德勒反对任何的纵向关系,即以操纵为目的的关系。他对于亲子关系的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观点令人震惊。阿德勒说“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鞕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是的,请仔细想想,当我们对孩子说:“你真棒!”“不错哦!”我们是怎样的姿态,一种非常有能力的人对弱小的人一种关照吧。那么,应该是怎样?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学习好不好、如何交友、如何看待人生,是你的课题,我能提供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谢谢你”“谢谢你走入我的生命”,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平等的由衷感谢,不知好过“你好棒”“不错哟!”这样俯视的角度百倍。

第三点:活在当下。“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因为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只是潜在的可能,为什么我们要活在过去和未来?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间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所以,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幸福也是那么顺手拈来,我们要勇于打破因果,不是有这样的因所以有这样的果,而是:是的,这样的因我无法改变,我接受,但是我要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没必要和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2

被讨厌的勇气也就是幸福的勇气。不要怕被讨厌,这样心才会自由,人才会自在。

要怎样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呢……

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

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此时此刻才是生活的真谛。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就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3

看《奇葩说》,在节目中《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被多次提到。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它一定是一本不太一样的书,于是这本书便成了我今年要追的第一本书。果不其然,拿到书后,看到曾宝仪、蔡康永、林依晨等这些推荐人们的名字,我更加确定这一定是值得看的好书。翻开扉页,几行显眼的黄色字迹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人最大的不幸,是讨厌自己?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勇气?”。短短的几行字,足够让我明白,这将会是一本刷新我的认知的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被讨厌的勇气》是对阿德勒哲学思想的解读,以类似《理想国》中的对话形式,通过青年与哲人之间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对阿德勒的心理学做了很好的诠释和示范。

这本书通过青年和哲人五个夜晚的讨论,透过生活中各种烦恼的表象,朴实平直地阐释这些束缚产生的原因,并试图让我们读者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面对变化带来的"不安"和不变带来的"不满",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同样,面对市场竞争和更新迭代的压力,传统行业在转型和战略调整上,总显得有点儿力不从心。

改变不幸的第一步是要理解现状,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选择改变的勇气和决心,摈弃"保持现状"的安全感,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掌握幸福的主动权。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上,常常见到年轻人怨天尤人,用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或者儿时的经历作为自己糟糕境遇的借口,将自己当前的窘境归咎于他人。比如"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 ……此处隐藏11546个字……角度出发,满足别人。而获得幸福是自己发出的这种能量,认可的欲望就会消失,不存在别人的评价。)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4

20xx年,应该是我目前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失败。同时也是在去年,我明白很多事情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在冥冥之中决定好了的,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接触到什么样的人,人生能走多远。

其实人生仿佛是一段程序,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我羡慕着周围的'人、我也希望我能变成其他人。我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也有限,没有背景、没有房、没有车、没有钱、大龄女性还没结婚、这些甚至以后都不可能有。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人生何其失败,想要的都没有。想争取的从来不会到我手上。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越长大越发现“万事如意”太难了…申博士失败、国考失败、甚至包括研究生找工作的惨痛经历、那些抱怨、那些不甘心、那些绝望。也许我的一个借口吧。我已经分不清自己走到这里是实力还是运气,我觉得运气的成分居多,不然我也不会在运气“用光”的时候这样颓然不振,对过去、对整个人生都充满了失望。

也许是自己已经经历过一遍了,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更能感同身受。其实道理很简单,天生的因素和过去没有办法改变,出生的时候也没有人问过我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以这种方式生活(我其实。真的宁愿我从未来过,这个想法一直没有改变),但是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天,我们都有重新选择如何去生活的权利。所以,过什么样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也许我的人生就是平庸一世,孤独终老,那么我也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地孤独终老。

人生贵在不断学习、不停思考、不断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这个世界去生存。所以,幸福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这本书,仿佛让我自己复习了一下20xx年的痛苦与释怀,有很多时候,这些道理,不经历,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得。

人生不应该进行比较,做自己就好。活在当下,认真活着。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

这本书是以对话的方式来探讨生命中的一些道理,它并没有像普通的哲学书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以简单易理解的文字向读者传达着它想表达的一切。其实我不得不承认,哲学家的思想确实有些难以接受,他们的观点有些绝对化,有时我也会和书中的青年一起产生不认同的观点,但哲学家的阐述有时又不得不令我信服,我的思维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变化。

就像书中所说的“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其实不然,在现实中我们也会遇到这种现象。记得高中时期,我和要好的朋友因为一件小事意见不一而大吵起来,我气愤地转身离开,那是我第一次对别人发那么大的火,出于一种不甘示弱的心里。事后很是懊恼,当我们再次聚到,把自己对想法说出来时,也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事情也得到了化解。

愤怒并不能解决事情,也没有办法左右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用一种心平气和的口吻进行交谈,说不定事情就完美地解决了。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是一个小孩因为成绩不好,他的妈妈对他大发雷霆,当在训斥过程中电话突然想起,他的妈妈瞬间改变了语气和态度,对电话中的人物表现得恭恭敬敬,电话结束后,他的妈妈又开始对他进行一番说教。这个例子是在提出“因为大发雷霆而制造愤怒”后举出的。说实话,我在看到这个观点时很不赞同,难道说别人溅了你一身咖啡,你真的不会生气吗?但看到这个生动的例子再想想现实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不无道理。想象对方是我们领导、父母或者亲密的朋友,我们真的会对他们发火吗?或许他们给我们道歉,我们还要微笑着说一句“没关系”吧。这样看来,脾气确实是自己可以控制住的,乱发脾不仅会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我们发脾气无非是想让对方对某件事情引起重视,那心平气和地商量不是更好?

书中还提到了如何看待过去的经历。我想,如果我们一味地活在过去,那么我们必然不会得到进步和成长。过去如果是成功的,我们会因为陷入其中而目中无人,毫无进取;过去如果是失败的,我们会长久被其束缚,整天萎靡不振,灰头丧气。所以当前才是我们最应该把握的,接受当下的自己并为之努力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纪伯伦曾经说过:“回忆是一种重逢,忘却是一种自由”,回忆有时并不是美好的,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它,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所束缚才是我们给自己的幸福!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这句话读完,我深有感悟,一件事情本身是一个陈述句,但是因为当事人的情感赋予在了它的身上,他才会变成了感叹句,疑问句亦或是省略句。一个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它由很多件发生的事情组成。在此看来,人生不是由一条线组成,而是由许许多多的点组成,每个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是不可重复发生的,而只有我们当事人才能决定它的大小、形状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赋予它的意义!

“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其实现在很多人活在别人的言论中。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一般来讲,它也并不可耻。毕竟孔圣人也说过“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根据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从而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的某些表现力而获得进步。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我们过分地关注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只会让自己深受折磨,困于言论的枷锁无法获得自由。不管何时我们都要明白,无论对方做什么,最后的决定权在我们手中,决定怎么做的都是我们说了算;反之,当别人做某些决定时,我们也应当尊重他们,不应该对他们指指点点,不去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也是换来我们自由的前提。况且,都是第一次做人,哪有谁比谁更有经验?

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课题,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至于别人怎么看待我们,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我们无法左右。如果我们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那将会是我们最大的缺点吧!

再来谈谈自卑,其实我认为自卑情结每个人都有,只是有轻重之别。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公司里,领导下发了一个任务,很多人会自信大方地向领导推荐自己,但有些人因为自我感觉能力不足而畏畏缩缩;班级里,一群男生们在比较着自己的球鞋,“我的球鞋多少多少钱买的”等等,这时却有一名男生低着头看看自己普普通通的鞋子,继而把脚缩了回去……这些都是自卑情结在作怪。

我想那一刻他们是不幸福的,他们因为自卑不快乐。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为了谁而活?为了别人吗?肯定不是的,当然是为了我们自己。毕竟,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给我们自己的。况且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接纳,那谁还会接纳我们?获取幸福的第一步就应该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哪怕我们有些小自卑,有些小缺点,但是都是可以去改变的!

《被讨厌的勇气》,它乍一看像是有毒的心灵鸡汤,但是细细品读可以发现,它并不是鸡汤,文中的某些描述或许会让我们产生不快,但是确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它给我们带来重拾信心的勇气,勇敢的做自己;勇敢的接受平凡的自己;敢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有限的一生中,保持一份勇气,找到自由,找到幸福。做的每件事情,不为取悦别人,只为悦纳自己!

《(推荐)《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