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23 10:13:05
【推荐】语文教案集锦6篇

【推荐】语文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植物的“感情”》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大自然的语言》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所以教学中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材分析: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 “感情”。写出了植物之间的联系。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出“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这与人们平常认为的“草木无情”的常理相背。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 “感情”的,而且不同的植物表现的感情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植物之间的“感情”既丰富又奇特。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了概括说明。“萎靡不振”“和睦相处”点明了植物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说明了植物间相处的两种不同情况。

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就围绕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身边。”

“黄瓜讨厌西红柿,喜欢菜豆角做伴;铃兰花和丁香花势不两立而喜欢勿忘我作邻居。”“谷子与水果长时间在一起,谷子霉烂而水果干瘪。”你看,不光植物之间有感情,就连植物的果实之间也有感情。

植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呢?文章第七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是由于植物有一种生长的本能: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排斥对自己生长不利的因素。2、外界的能量对植物新陈代谢有影响。这一部分讲的是植物有感情的本质,与前面讲的植物有感情的表象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和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课文中列举的几种植物,学生比较熟悉,所以,从生活中去探究,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阅读课文,了解植物的“感情”,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掌握12个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植物间复杂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的习惯。

教师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问难

1、教师板书课题:植物的“感情”,学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人说“草木无情”,可题目却说有感情,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植物间有怎样的感情?

(2)植物为什么会有感情?

(3)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

2、教师导入新课:是呀,太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答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兴趣】

二、自主合作 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自读。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并正音。教师强调“供”“丁”“竟”是后鼻音,“促”“速”是平舌音。

(2)教师再出示这些词语,学生一起读一读,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和书写。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充分的走进文本,并在同学的帮助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及课文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合作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 增长知识

1、教师: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植物间的感情呢?它们间的感情如何?(学生反馈,教师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来)

含羞草怕羞;

向日葵爱太阳;

西红柿爱音乐……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1)我明白了含羞草、向 ……此处隐藏6905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那些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2.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1)你怎么知道这是一课老树?

(2)老树为什么笑?

(3)什么样的小鸟在老树上安家?

3. 学生自读课文。

4.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准。

5. 推荐读的最好得到前面读。

6. 齐读课文。

三.认识生字。

课件展示课文,把生字的颜色设定位红色。

1. 请几位同学读生字。

2. 找出生字的“邻居”,他们还能与谁交朋友?

3. 出示生字,小组合作学习。

4. 讨论交流,说说自己记生字的好方法。

5. 出示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 齐读课文。

2. 提问小朋友对老树说些什么?

3. 讨论: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4. 鼓励学生创新:为老树编故事。

五.背诵课文。

1. 自己试背课文。

2. “开火车”背诵课文,一人背一节。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学得很棒!

板书设计: 老树的故事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写作。

三、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推荐】语文教案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