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学生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更侧重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知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③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在创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列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2.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什么?(找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做除数。)
3.口答,只列式不计算。(用投影出示)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4.板书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分析:通过读题,在这道题中,谁是标准量?
……此处隐藏14382个字……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里,一是借鉴前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5减几的题目。二是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从中强化想一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找出等量关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难点: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花卉展览吗?
生:喜欢!
(课件出示20xx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
师:这是20xx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浓缩
了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史。正如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会长施天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花展可以看出云花正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和花卉展览有关的数学问题,好吗?
板书:解决问题(二)
二、走进新课
1、图示信息,寻找等量关系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和文字部分)。
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用红色闪动条件和问题:草本花卉1 400 000盆,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的20倍还多20万盆呢!木本花卉有多少盆呢?
问:题目中是怎样说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之间的关系的`?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画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师: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木本花卉的盆数×20+20=草本花卉的盆数;
草本花卉的盆数-木本花卉的盆数×20=20;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20。
2、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等量关系式,看看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未知的?
生:草本花卉的盆数是已知的,木本花卉的盆数是未知的。
问:能根据上面的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木本花卉的盆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试着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学生试做后,指名板演。
解:设木本花卉有x万盆。列方程得:
20x+20=140
20x=120
x=6
师:这道题做正确了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20×6+20=120+20=140
师:通过检验,我们发现木本花卉的20倍+20和草本花卉的盆数相等,符合题意,说明我们的
解答正确,可以写上答语了。
(板书答语)
师:刚才我们根据草本花卉的盆数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了方程,你还能根据另外的两个等量关
系列出方程求出草本花卉的盆数吗?请试一试。
学生试做后,指名汇报,板书:
解:设木本花卉有x盆。列方程得:
140-20x=20 20x=140-20
20x=120
x=6
答:木本花卉有6万盆。
解:设木本花卉有x盆。列方程得:
20x=140-20
20x=120
x=6
答:木本花卉有6万盆。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程解决了“木本花卉有多少盆?”的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方程
好一些?
生:第一个方程好一些,因为这个方程的等量关系容易找。
三、完成练习,巩固深化
1、教科书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的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再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
找等量关系的,又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方程的步骤是怎样的,是怎样检验的。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突出要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的第(2)小题和第3题。
五、总结学法,谈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