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4616.jpg)
[荐]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我本次的说课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本节课的教学处于承上启下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主要包括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够正确标出化学式中任意元素的化合价;能够正确表示出原子及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并且掌握了分类的思想。
从能力上看,完全具备自主预习、积极思考和在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分析,既然运用已有知识做铺垫,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轻松地在教师引导下来层层递进的推进的学习新知识。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这个判断依据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认识它们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1知识。
4.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又因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跨度比较大,尤其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不多,有关共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比较陌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尤其是偏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通过概念的形成来探究科学本质,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学法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法。
6.教学过程:
[问题一]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你能否各举一例来说明?
这一问题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忆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问题二]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属于哪一种反应?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这一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很自然地引起一种认知矛盾,很显然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问题也油然而生:那它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呢?我顺势提问:
[问题三]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哪些化学类型,其分类标准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能够回忆出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初中学习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的,所
以我接着让学生讨论:
[问题四]以cuo+h2=cu+h2o为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发现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也不能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通过这个问题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还可趁势引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是为引入新课作了坚实的铺垫,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初中知识,又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使得新课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从得氧、失氧到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其跨度较大,学生较难接受,须架好“桥梁”让学生顺利过渡,这是突破难点所必须的。这座“桥”就是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问题五]标出上述几个反应的各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化合价有无变化,变化有无规律?
学生通过练习、观察不难发现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至此解决知识与技能目标1。紧接着让学生分析:
[问题六]反应?
从分析中学生可以得知尽管没有失氧和得氧的关系,但是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见,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扩展了其内涵。其问题的解答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2。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有关概念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是其概念的升华和对其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和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我紧接着设问:
[问题七]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和加深学生对化合价本质的认识,弄清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cl2和na的反应、cl2和h2的反应制成课件,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
程中电子的转移加以形象化。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难度,也顺利突破了难点。同时完成了知识与目标3。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已顺利完成,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没有得氧失氧, ……此处隐藏27344个字……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中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1)重、难点的解决方法
①复习化合价概念,抓住化合价的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通过分析氢气跟氧化铜的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氧失氧、化合价的升降、电子转移一环扣一环地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从而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②正确理解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例如讲氧化剂和还原剂时,应着重说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夺得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后的生成物叫做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让学生认识到氧化剂和还原剂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
③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授课的班级是普通班,学生对于反应的的综合应用能力及相关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应多做练习予以掌握。
【教学方法及媒体设计】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对氯、溴、碘元素间置换反应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宏观判断特征,能根据特征判别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讨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宽,重新建构学生完整的知识网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投影】
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铁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教师引导:对于下列与铁有关的问题你知道多少?
1、工业生产中是利用怎样的反应来炼铁的?
2、窗户上的铁栏杆常刷上油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一些容易变质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或往包装袋中装入一小包铁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要实录:根据初中学习的金属有关知识进行回答,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 探究本质
(一)整体感知新课
【课件投影】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铁的化学反应式。 (设计意图:从已知的旧知识引入,减少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为教学创设好的心理基础。)
(简要实录:学生回顾,在本子上写出: Fe2O3+3CO=2Fe+3CO2)
【课件投影】
正确标出黑板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包括铁的冶炼)中各物质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巡视并指导学生标出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针对你们所标的化合价,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为引导,设置诱思点,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分类标准。为认识氧化还原特征打下基础。)
3 (简要实录:学生动脑思,自主发现问题,激起探究兴趣。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并发现问题:反应中有的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有的没有变化。)
(二)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并指出】
化学反应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元素变价,另一种是没有元素变价的。对所有化学反应可以从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有改变来进行分类。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请同学们尝试对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下个定义。 (设计意图: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规律。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简要实录: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甲: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乙:没有元素变价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
(三)总结规律 感悟升华
【课件投影】
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化学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化学反应; [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呢?
(设计意图:对学生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性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既要动脑思,又要动口说,还要有合作精神。)
4 (简要实录:理解并与自己发现的规律做对比,小组讨论,总结出定义,找出判断标准。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课件投影】问题五: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探究,你收获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联想,主动归纳。提高学生理论归纳的能力。 梳理知识点,指出重点,强调难点,更利于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
(简要实录: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的角度不同,但十分精彩。形成了一个学习高潮。
甲: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降)的化学反应。
乙: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三、迁移应用 拓展深化
【课件投影】
请同学们在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上,完成下列题目。 (总设计意图:“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精选习题,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联系旧知识,以诱达思,开拓思维。及时准确的反馈教学情况对下一步教学有指导意义。)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3O4+4CO==3Fe+4CO2 B. Na2CO3+Ca(OH)2==CaCO3↓+2NaOH
C.CaCO3====CaO+CO2↑ D. C+O2====CO2
2、根据下列物质变化中化合价的情况,判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CuO → Cu B.NaCl → HCl C.C → CO2 D.FeCl2 → FeCl3
5 3.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简要实录:学生动手写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精心设置了诱思点,使学生充分的投入到对知识的分析与探究中,较好的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新思想。但是由于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