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读后感1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什么子曰。
救命啊!我的满脑子都是子曰!子曰!子曰!
《论语》我没几个字能看懂。
老子,孔子,还有孔子的徒弟,说的是什么东东。
我为了看懂昨天看今天看明天看,把我看的头晕眼花。
但是没有几条能看懂,也有看懂的。
比如说。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是说经常温习学过的东西,就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当他人的老师。
还有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是说只学而不用心思考就会迷惑,只挖空心思去想,却不认真读书,还是难得到确实的知识。
这两条可是我花了好长时间悟出来的。
我想这两条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说在学习中背会的.英语单词,过来几天就忘了。
如果能像上面的那条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
多温故就能把单词记在脑子里。
他人问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当他的老师了。
还有你看书时,是大概看一下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
如果只是想而不去认真读,就学不到确实的知识。
都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我们能认真看,认真去思考,就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论语读后感2寒假期间,陈老师陪我们一起读了,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叫做外汇。曾子说: “我每天都在审视自己,我怎么能对别人不忠呢? ”?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我怎么能对朋友不忠呢? ”这意味着我一天要反省自己好几次: 我是不是在为别人做最好的事?你对你的'朋友诚实吗?老师讲授的知识是否按时复习?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今天上并没有真正做好这些事情。早晨,妈妈让我帮姐姐拿一双袜子,我马上就去,我和妹妹感谢我,之后我听到的是很开心;中午回家给客人,并有一个孩子是有点像我写的女孩,我真诚地邀请我和她最喜欢的玩具我在我的心脏想到这里玩高兴;到了晚上,我想我只是完成了正常工作日,但没有复习所学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老师觉得这么难教我们的知识,我们总是在学习上抛出的背后一面,永远不知道,“审阅老”的话,我想坚持刷我学到的知识,我它会越来越好!
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国家才能知道学生自己在哪一个方面需要做的好,就要继续教育保持,哪些问题方面没做好,就要开始不断完善改进。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具有优秀!
论语读后感3“这本书太精彩了”,当我津津有味地读起《论语》这本书时,不禁赞叹起来。
在这本书当中有一句孔子说的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我教你的东西你都知道吗?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明智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想起了读三年级的一件后悔事。
记得事情是这样的:一次课堂上,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本来想问徐老师的,但是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心里暗自思索:还是算了吧,回家问爸爸。可是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不在,我后悔极了,但是也没有多想就把题空在了那里。第二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听同学们说今天要进行数学测试,当老师发下试卷,我一下子懵了,上面有很多是我不会做的.题,并且也是我遇到过而没有勇气问老师的题。想到这里,我打了个冷战,一下醒悟了过来,但是为时已晚。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或者同学,要不求甚解。孔子的这句话让我终生难忘。
论语读后感4在学习的旅途中,你是否复习、预习过呢?如果没有,那你听说过这句话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说的一句话,并为后人开启了一条教育之路。这句话主要讲了,要复习以前的'知识,才能懂得新知识,这样就能当老师了。一、二、三年级上校本课时,我对这句话,并没有多大感受,只明白它的意思和道理,没有实践来。
直到这件事的发生……
那是上四年级时,老师让我们回家复习第三单元,明天测试一下。并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回到家,我想:反正都学过的东西,不用温故了,明天正常写就是了。就这样,晚上我写完作业,就去玩了,早把复习忘到脑后了。第二天早晨,第三节课,老师给我们发下卷子,开始测验,卷子到了我的手里,一看,傻了眼,以前背的滚瓜烂熟的课文,都忘的一干二净了,更重要的是,后面拓展的题我也不会,其余的一些基础题我还能应付。这时我已经出了满头的汗,心想:要是昨天晚上不玩,留下时间复习复习,那今天也不会这样了。哎,温故而知新嘛!
从此以后,我对复习严加重视起来,有时还会把复习写下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这种事。是呀,复习只是简单的两个字,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难。来吧,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做学习的小主人!
论语读后感5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这篇古文十分深奥,让我刚接触它的时候,都有点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有一句话又证实了论语的重要性:“会半部论语,能够治天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这本书可谓是集学习、修身、做人于一身,对中国儒家学说有着远大理想的一本书!我只接触了十条,却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恍然大悟。其中有几条,我觉得颇有感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难道不是教我们怎样学习吗?就拿我来说吧,我也有这样的学习经历。
我数学成绩还不错,但做题目却总容易出错,为此,我增添了不少烦恼。今天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是我课后没有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没有巩固,才造成了错误。
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按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同一篇文章,你学会后再复习一遍,会发现有和第一次阅读时迥然不同的感受。而你对课文的意思又有了新的理解,这也是学习的快乐之处。
掌握好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做到课前预习,课时听课,课后复习,还用愁成绩不能提高吗?
论语读后感6《论语十二章》节选了《论语》中关于做人做事和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几段重要内容,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道德修养。如果一定要总结成一、两个字得话,那就是“学”与“思”,这是其强调的内容!这里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谈谈看法。温故而知新是指,能够通过对已知事物的了解和掌握,去认识和判 ……此处隐藏1601个字……?这颗美德的金子让我觉得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父母的“生”“养”“教”之恩我们因该永远记在心上。孝敬父母,表达我们的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只是,每个人都有不同报恩的方法。而这个故事正验证了一句话“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论语》
这本书赐予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生命的精彩。而我那样看不到的东西就是——美德。
论语读后感11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孔子也名垂青史。
《论语》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做客,不是很开心吗?别人不了解也不怨恨,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即使是一顿饭的时间也不背离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在最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告诉了我们:“仁德对君子来讲,是很宝贵的,即使在短短的时间内也不背离仁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这样。”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对所有的人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勇于改正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做人,就应该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读后感12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为政方面,孔子讲得最多。可我是学工科的,对这一方面也不太感兴趣,就草草地看了一点。自然,虎头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我一定会仔细的重读几遍,细品其中滋味。
论语读后感13这两天引导学生自学汉语阅读中的古文《推敲》,引导学生趁热打铁学习《论语》。
教文言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陶冶道德修养。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修养、立身处事、治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性格和气度。当然,我也想利用这些短文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习文言文,一个字:多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绝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阅读指导,将按节奏阅读,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惑和困惑的问题,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钩,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把《论语》和生活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无聊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因为古文中知识点比较多,毕竟是初中生,有些学生可能对个别知识点了解不够。
2.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但他们的质疑能力仍然相对较差。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讨论问题并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论语读后感14春节之中,从网上购买到这本梦寐以求的书籍,非常高兴。因为我看了许多国内的作者编写的有关论语的书籍,但都没有这一本那么地易懂,那么地贴近生活。老祖宗的思想,通过南怀瑾给了我们以通俗、启蒙的教育。现在想修身的人们都来看看这本书。
从高中就知道了南怀瑾,睿智的国学大师,从《易经杂谈》到《老子他说》又到《论语别裁》,值得现代年轻人静心阅读的书籍。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说国学可以治抑郁症,不信,但,通读此书,感觉国学确实给人以力量,特别像南师这样深入浅出解说的书。每次看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书,都能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自豪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他把《论语》和生活联系,更加突出现实针对性,我们也比较不会觉得枯燥。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我认为他的论语评论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学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难能可贵的,至少能让今人领略到与宋朝以来不同的.孔子思想。我们可以在儒家传统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学些南怀瑾老师关于佛学的教化,对自己、对社会都好。
感恩南怀瑾老师,写了这样的好书,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扫四书五经理解的晦涩。 而且南怀瑾老师对论语解译透彻,比上学时课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师理顺了论语,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运动对儒家的误会,让儒学以现代的视角得以更好的发挥,造福后人,定当感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读后感15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