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因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而产生新的感悟,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写下来。不过,是不是写起来就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1每个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不同,所以才有了五彩缤纷的美景和故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都被现实的欲望绑架,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读完《月亮和六便士》后会让自己驻足反思,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月亮和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2也许有些时候会痛恨自己的平庸,无所建树,干什么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是的,因为你我皆是俗人。我们痴迷于功利、金钱、欲望。但心底的某个角落总有一种声音在呐喊,想冲破喉咙。
《月亮与六便士》或许就是这么一个存在。它用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由、感情与理智的冲突贯穿小说。以斯特里克兰展现出来。他本是一位平凡的证券经纪人却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画画而抛妻弃子,辗转于巴黎、马赛、南太平洋小岛。对世俗嗤之以鼻,对艺术理想孜孜以求。直到死,依旧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人可能在我们俗人看来真的很讨厌:对什么都不在意,不在意家人,他们的死活、他们的未来;不在意恩情,朋友的关心冷嘲热讽,甚至嘲笑朋友的热情,对方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可能在世界上真的寸步难行,但是能在精神世界里驰骋又有何不可?毕竟生活不仅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有高高在上的月亮,哪能对地上的六便士俯首称臣。你可能觉得斯特里克兰是个奇葩、蠢货,可是无独有偶,书中亦有一位外科医生抛弃大好前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可惜,亦或是可怜,都不能使他感到一丝丝后悔。就以书中那描写他的一段结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贱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3最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整本书其实就是介绍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的生平,如果不是读了书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会知道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谁又敢洒脱的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艺术这样虚幻的梦想,而且艺术家一般活着的时候是贫困潦倒,死后无人知晓,除非是世所罕见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这世上又有几个天才呢。书中的主人公在我看来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者说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是选择美好理想的代表——月亮,还是臣服于现实,弯腰捡起脚边的六便士。我们中国自古倡导中庸之道,理想和现实,不必一定做个选择题,我想,在享受现实生活的同时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书中另一个让我感觉强烈的地方,就是超脱物质享受,沉醉于精神世界,感觉有点类似修行。想起一句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过我想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太过复杂,太过精致,反而没有原始粗犷的美。就像一个人,吃了太多精致的食物,非但不会健康,还可能会生病。
精神也是一样吧,我们被各种精致的东西包围,让自己活得很体面,吃精致的食物,欣赏了太多加工的精致美景,精神也会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腊的一个神,只要身体接触土地便可以获取力量,它的母亲是大地之母,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内心的不踏实,脚下穿着鞋,踩着的是水泥地,与原始的土地隔离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钢铁森林中。返璞归真,放飞自我,寻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4小时候以为,人长大了之后就会开始谈梦想。后来长大了才发现人更多的是怀念年幼时的敢想敢做。我以为,人只有在青春期才会迷惘,是因为后来大家都找到了梦想,慢慢才发现是大家都习惯了生活。
理所应当地,每个心里装着梦想的人都会被迫害。真不怪我们,在我们看来,梦想就是白日梦。
人总要吃饭。用劳动来交换粮食比直接生产粮食更轻松一点,这样我们可以省下时间来做喜欢的事情。为了省下更多时间,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去熟练技能。于是我们就陷入了这种怪圈之中。幸好啊,我们还能够繁衍后代,延续我们做不完的事情,然后投入时间不断纠正他们往既定方向前进。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吧。只吃饭不干活的人是非常无耻的。
我讨厌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他太过于冷酷无情,他伤害了那么多爱着他的人。
书中的男主角是以保罗。高更为原型的,而保罗。高更比男主角的生平看上去有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一切都是作者的.构想,斯特里克兰只是一个纯粹的梦想化身。也好,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么薄情的一个人。
一个心怀梦想的人也许会名垂青史,也许不会;但必定不会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这大概就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幸庆和悲哀吧。
“虽万千人,吾往矣”“十年一觉扬州梦,不负青楼薄幸名”“忍把功名,换了浅斟轻唱”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5一直有书友推荐这本书,之前看过一次,但是只看了前面几章,可能是因为进入故事情节太慢,前面的文学素养又不懂,就弃书了!后面又有很多人推荐,所以再一次有耐心的阅读,慢慢进入故事情节的时候,慢慢爱上了这本书,首先真的很感谢这位翻译,真的语言功底太强大了,真的很赞!
故事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描述“天才疯子”画家斯特里克兰,他的口头婵或许就是“滚开”“你跟我两便士关系都没有”“关我屁事”!他自私,他不善沟通,他不在乎任何人,他甚至都不关心他自己,他可以冷漠的抛弃别人眼中的“贤妻良母”“可爱优秀的孩子”,可以为了自己私欲与他救命恩人的妻子勾搭,也可以为了钱财和爱塔结合,在他心中,只要画画就好,其他跟我有毛关系,他活在自己世界就好,就像文章说的:他或许是有邪祟附身,他只想达到目的,他自己所作所为估计自己也不大清楚!他在追求“月亮美 ……此处隐藏4241个字……四处漂流贫困潦倒是不是就是不幸?当了医生娶了漂亮太太每个月高收入就是幸福?各人有各人的追求。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有这种,为了追求心中所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13“你一生真正的抉择只有一次,你应该被梦想照亮,还是被金钱照亮?”这是《月亮和六便士》中提出的问题。
诚然,在大多数高中生的眼中,正确答案无疑是第一个,但真正实现的又有几个人。而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我认识到这么一个人:他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离开了与自己生活了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原因竟然是一句“我想要画画”。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哪怕最后病魔缠身,病死他乡,他也从未后悔过。就像他所说的,“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仿佛他先前活的那40年就是为了后半生画画来作准备。
后来我又捧书读了几次,感觉自己有那么一点读懂“查尔斯”了。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而他却在做减法,生活赋予他的每一种身份在查尔斯看来,都是对他的一种束缚,阻碍着他通往梦想之途。所以他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又一个的身份,如同脱去一层层的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呼唤的冰窟窿里去。让人看完这本书后,不禁感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人比自己更孤独的.追逐梦想。
某夜,你疲惫地靠在椅子上,面前摊着一张试卷无意间偏了一下头:幽幽的月光飘在桌角的一枚一元硬币上,一个在病床上画画的人影顿然浮现在你的脑中,又或许,这个人就陪在你身边。你这么想着,呼了一口气,继续挑灯夜读。某天,你写的文章被老师退了回来,那枚在月光下安静的硬币似乎再次闯入你的脑中,一个人坐在你的旁边,在画板上涂涂改改,于是你冷静了下了,沉浸在改文中。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查尔斯选择了第一个答案,他也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去证明了这个答案。
看完这本书后,你仿佛就获得了一种能力,一种能一个人度过漫长黑夜的能力,一种能不放弃追逐梦想的能力,一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能力。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你不会永久的迷失方向,就像查尔斯经过了40年任然认为自己应该去巴黎画画,而不是像“人们”中的“们”一样,在银行工作到退休。
《月亮和六便士》的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你也在为某个梦想,很卑微很拼命地在努力着。”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请不要放弃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14一年前,我知道了有一本小说叫做《月亮和六便士》,我知道了它的作者是英国的毛姆。一年后,这本书总是出现在我的眼界,在电视里,在手机上。在各种信息的“诱惑”下,不买下它,我恐怕是走不开了。
书刚买回来,正值月考,我就把它忘了,任它在某个角落躺着。有一天,我的心情十分不好,从早哭到晚。每一次我哭得特别伤心的时候,就特别想趴到床上沉沉地睡一觉。醒来,一想到伤心事,又忍不住想睡一觉了。一直这样到下午,我想我再不找点事做,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想到新买的书都还没看过几页,觉得好生可惜。沉下心来读一会书,这一天也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尾了。
书中的男主角斯特里克兰德·查理斯,是一位收入不菲的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在外人看来生活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书中的我刚刚认识他不久后,一个消息传来:斯塔里克兰德带着他的情妇到了巴黎。当他来到巴黎时,却发现,没有金碧辉煌的旅馆,没有姿色过人的女子,只有一间破烂不堪的旅店和作画的工具。他离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想画画。他从四十岁开始追求理想,从伦敦到巴黎,从巴黎到塔西提岛,在临死前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满意的画作。和梵高一样,他的名声是在死去以后才被世人所知。
斯特里克兰德没有热血少年那般励志,有着的只是让人看不惯的不羁性格。中国清末李鸿章是一个有功有过的人,大家恨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也赞扬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而斯特里克兰德也时常让人恨得不行。斯特罗伊夫为他雪中送炭,赏识他的画作。他却默认了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布兰奇对他的爱。结果到头来,他却只把布兰奇当做一个模特。
但是读到最后,却让人莫名的心酸,不会为他的精神所哭,也不再恨他,因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人物形象。看到他亲手烧掉自己的遗作,反而有一丝丝欣慰,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最满意的画作了。他这一生,前半生在自己的父亲与金钱的手中。过了半辈子,才想起要追梦,这一追,便追到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刻,他或许是笑着死去的,他失明的'双眼可能在最后一刻看到了那副“天才”的画作。
对于斯特里克兰德,我是很佩服他那种勇气的。他从来不把爱情、女人、家庭当一回事。虽然他很不愿意让别人看他的画作,可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艺术已经在他的心头上占据了旁人无法超越的位置,就连是他的亲生骨肉,在艺术面前,也不过如此一般。想起一个采访,记者问大二的一些学生,后悔选择这个专业吗?他们多数人很后悔,却没有转专业的勇气,因此这一生,他们再也无法触及自己心中的理想。高晓松本来是在人人羡慕的清华大学就读,但是因为喜欢,因为理想,他离开了这所极富盛名的大学,去了中戏。
我的人生目标实际上是很迷茫的,我也不知道我到底想当什么,做什么。但倘若我在一条人生道路上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另一条道路,我渴望拥有斯特里克兰德的勇气,他的个性,他的品德。我想,只有拥有了他所拥有的勇气,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吧。
《月亮与六便士》,一边是潇洒的月光,一边是闪耀的金钱。我喜欢月光,我也会远离名利。
月亮和六便士读书感悟15地上满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毋庸置疑的文学经典,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书名的含义,甚至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因为朋友提前而对此书产生兴趣,如今读来,甚是喜爱。
我无法想象那些终日被生活所迫而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们,他们有许许多多可以改变的机会,或许他们曾千千万万次想过要改变,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斯特里克兰突然的离开,让人摸不着头脑,旁人不断的揣测他可能的去向,甚至于他的妻子也认为他是因为他与某个情人走了。
那个之前沉默寡言的斯特里克兰与后期形成巨大反差,因为热爱,因为心中那束光,沉默是因为被某些现实的因素所束缚,直到他丢下所有人都认为美满的家庭与所拥有的一切,才正真找到了自我,活成了自我,就像被桎梏的身体重获了自由,重新拥有了信仰与期待。
在毛姆的笔下,看似每个人都与我们不相干,但其实都像是我们身边的某某,在你不顾一切去追寻自己梦想的时候,会有人讥讽诋毁,有人从反对到接受,有人义无反顾的支持,也有人默不作声付出。
但主角永远是你自己,决定权在你手里,能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你听见的'所有反对或赞同的声音都是基于你的选择,他们各有各的理由支持或反对,只有你自己才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即使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地方,也会因为你的努力你的不放弃离你越来越近。
最后抵达终点固然再好不过,如若没有,也绝后悔,因为这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