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实用[8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5551.jpg)
美术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欣赏大嘴鸟图片,了解大嘴鸟语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大嘴鸟的大小变化,刻画身上的细节装饰。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材料】
4开白纸、水彩笔、马克笔、签字笔。
【教学过程】
1、欣赏大嘴鸟图片,观察大嘴鸟的不同动态和特点。
2、画出自己喜欢的大嘴鸟,注意大小的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或是线条重复的'装饰大嘴鸟,画面背景用线条画装饰。
反思
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颜色比较感兴趣,经常听到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议论各种颜色,为了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感受颜色变化的美妙与神奇,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主题活动,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幼儿参与度较高,完成“大嘴鸟”色彩鲜艳,课堂效果比较好!
美术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蜻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习性。
2、学会利用洋葱皮制作蜻蜓。
活动准备
洋葱皮,木工胶
活动过程
[导入]1、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蜻蜓。
- 我是在秋天里飞翔的一种昆虫。
- 我有一双翅膀,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尾巴。
- 人们喜欢采集我做成标本,我是谁呢?
[展开]1、谈一谈蜻蜓。
- 你见过蜻蜓吗?
- 你在哪儿见过蜻蜓,它正在干什么?
- 见过蜻蜓后你有什么感想?
2、看看蜻蜓的照片,说说蜻蜓的特征。
- 蜻蜓长什么样子?
- 蜻蜓的翅膀长什么样子? 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 蜻蜓的身子和尾巴长什么样?
- 蜻蜓的眼睛长什么样?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长得这么大?
(由于蜻蜓要一边飞一边觅食,所以它长了一双大大的鼓鼓的`眼睛可以看清楚许多地方。)
3、谈谈蜻蜓的习性。
- 蜻蜓是怎样出生长大的?
(蜻蜓在水里产卵,然后在水里长成幼虫,最后再长成蜻蜓飞出水面。 )
- 蜻蜓以什么为食?
(蜻蜓只要吃对我们有害的昆虫,像蚊子或苍蝇。所以蜻蜓是益虫。)
- 蜻蜓是怎样飞的?
(蜻蜓虽然长得小,但是它可以飞得又快又远。)
4、制作蜻蜓的翅膀并研究自然产物。
- 如果要是制作蜻蜓的翅膀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洋葱皮怎样制作蜻蜓翅膀呢?
5、用自然产物制作蜻蜓的翅膀。
① 掰开洋葱皮准备好。
② 把洋葱皮剪成蜻蜓翅膀的样子,或是用手撕出自然的效果。
③ 把完成的洋葱皮粘在蜻蜓身体的两侧,做出蜻蜓的翅膀。
[结尾]1、让孩子们把完成的蜻蜓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美术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圆形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2.通过教学,掌握描绘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描绘出美丽的圆形纹样。3.充沛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大胆灵活地运用色彩,描绘出较好的圆形纹样,培养发明美的能力.
媒体使用
幻灯机,幻灯片五张,录音机,古筝曲音乐带,范图一张。
学具准备:彩色水笔,油画棒,9cm半径的圆形作业纸。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让同学掌握一般圆形纹样的描绘技法,从中培养同学审美和发明美的能力,进一步懂得圆案艺术与人民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学好基础图案,发明出更新更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难点:掌握圆形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
一.组织教学
二.引题谈话,导入新课
①有一家美化生活设计公司,听说我们402班的同学画画得特别漂亮,他们正好要开发新产品,想请我们小朋友协助搞设计,等会儿,我们在班里进行评选,挑出最佳的设计送往公司去,你们有没有信心?
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他们要求我们设计些什么呢?
②(出示范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呢?
图案画。图案又可称纹样。这幅纹样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纹样,里面所画的纹样,必需适合圆形,所以也称为圆形适合纹样。(板书:适合纹样)
谁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得上圆形纹样
(根据同学回答,适当地出示实物欣赏)
出示课题:美丽的圆形纹样
三.讲授新课
那么你们知道这圆形纹样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出示幻灯片
①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我们学习了美丽的花边,片中所画骨架是用来表示纹样的方向性的。
圆形纹样也有它的规律,也就是也有它的骨架。骨架既表示方向,同时也协助我们绘制纹样。下面,我们看一
看这几幅纹样,找一找它们的方向性有什么特征.
②(出示四幅不同形式圆形纹样,请同学在黑板上画骨架图)我们给这一种纹样的骨架一名称叫直立式。(板书:直立式)
同学依照幻灯片依次画出骨架图,老师肯定,发现错误进行纠正,并板书骨架式名称.
③依次板书:旋转式、同心式、向心式、放射性
④小结:骨架线,(板书:①画骨架)然后②画纹样
解决细节难点:向心式和放射式较难区别,放射式的纹样就像一个太阳,光芒四射,单元纹样是大头朝里,小头朝外。而向心式则正好相反,头朝里,大头朝外。
2.看了这么多的纹样,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它采用何种构成形式,它们都有一个一起点。圆形纹样可以不画花边,但是加了花边更好看,根据设计而定。
3.谁能告诉大家,这几幅纹样,是什么构成形式?(欣赏图范画,和时反馈)
4.圆形纹样美不美?美在哪里?
①圆形纹样不只中心花纹美,花边美,还要色彩美。
②(板书:②构图③涂色)要求:最大胆、最大胆.
四、安排作业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圆形的作业纸,请你在上面设计一种产品的圆形纹样。
请问,你想为什么产品设计?采用什么骨架式
……此处隐藏3119个字……记住。并且将它表示出来。3. 收拾与整理
同学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显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括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同学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同学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示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创意。
3. 构图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同学准备学具:同学将自身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让同学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同学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同学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同学: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 发展阶段
同学考虑:你想表示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示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同学考虑: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烘托它的大或者小?
同学根据自身的创意开始作业。
3. 收拾与整理
4. 同学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干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示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丽浦之游”,俗称“小人国”,第二部是“勃罗廷奈之游”,俗称“大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领域 造型、表示、欣赏、评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示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示前后关系。
3. 画面是否表示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 三年级的同学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 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同学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同学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同学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 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前后关系的?
美术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大画纸、油画棒
学生:小镜子、彩色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纪律、检查用具
(二)导 入
1、“猜猜我是谁”请几位学生用硬纸板遮挡头部,由老师引导进入教室。请大家猜猜他们是谁,凭什么来判断?
2、请表演的同学往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头发的特点。
3、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
4、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
5、比较脸型。
6、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7、请学生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
8、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特征。
9、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讲台前讲讲自己的特征。
(三)新授:
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演示画自己。
边画边讲步骤:
1、根据脸形勾画轮廓;
2、添画头发及五官;
3、上色。
师: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请把自己画出来后剪下画像贴到老师的画像旁边,我们一起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揭示课题:画自己)。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小结:展评优秀作业
作业展评:
欣赏与评价:在大合影中,你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
艺术大师在画自己时,特别注意表现脸部的神情,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五)课后延伸。
展示用各种方法与材料制作的头像作品,请学生回家以后也来试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