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9-27 19:05:11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

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自制乐器一件。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2、让幼儿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叫乐器发出声音。

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叫手中的乐器发声。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通过操作活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相邻的两组幼儿交换乐器。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4、利用实验游戏,叫幼儿懂得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体碰撞后发生震动产生的。

配班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主持人怎么花生米不跳呢?你知道为什么吗?配班教师: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用这面大鼓来伴奏。”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震动而发出鼓声)。

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叫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幼儿尝试叫所有的物体发声。

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能发出声音呢?幼儿在自身和活动室找出声音,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叫它发出声音的。

(1)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叫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2)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寻找发声的物体。(幼儿自由去找能发声的物体,并叫它发出声来 )请个别幼儿说出发声的物体是什么,怎样叫它发出声音的。例如,桌子会发声,我用手一拍,手和桌子发生碰撞就能发出声了。

2、操作活动。利用瓶子、盒子。石子、种子、橡皮筋等制作乐器。教师出示自制乐器,请幼儿说出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老师用什么物品做成的。幼儿利用废旧物品相互讨论并进行乐器制作。

提问:你的乐器是用什么做的,它是怎样发声的?请有代表性的幼儿回答并进行乐器演示叫自制乐器发出声音。

三、分辨声音

1、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小鸟的叫声。第二段是什么声音?幼儿:刮风和打雷的声音 。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鸟叫的声音好听,风声和雷声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听到风声和雷声很害怕。

2、听录音“大自然的声音”幼儿找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幼儿懂得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

4、教师小结:大自然中万物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了好多声音,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当中轻轻的说话,不免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进行伴奏 。

五、活动延伸

1、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想象这像谁发出的声音。

2、提供动画片,听一听有什么声音,鼓励幼儿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动物走路的声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风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能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各种方法来造风。

二、活动准备:

1、风扇一台、扇子、不同材质的纸(如挂历、报纸等)、塑料袋等等。

2、自制风车每人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探索风的形成。

——听风声,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

——可是,为什么会有风呢?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 ……此处隐藏887个字……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陀螺、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大胆表述。

(2)教师发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展示。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我们能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它的转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让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交流:说一说自己让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转动了起来?如果某一部位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四、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条条线儿怎样来?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三、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五、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六、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动物保护色

2、教具:小动物头饰,用尾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捉你藏的游戏吗?我数1、2、3你们藏起来吧。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二、展开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教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呢,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2.课件:动物保护色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等。)

3.讨论:

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教师小结:隐身。

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再次观看课件:动物保护色

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如:硬刺--刺猬,自切--壁虎

  5.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三、游戏:动物隐身

1.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2.交代游戏玩法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相出最好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看谁保护的最好。

教师:打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快快想办法吧。

幼儿在游戏中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范例【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