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

时间:2025-10-04 08:00:06
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借助白鹭和白鹭所在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体会课文运用对比描写表现白鹭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借助白鹭和白鹭所在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借助白鹭和白鹭所在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课文运用对比描写表现白鹭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诗句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哪些有关白鹭的诗句呢?

2、出示诗句及图片,齐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读着诗句,欣赏着图片,大家感觉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自由交流。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用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过白鹭,在他的眼里,白鹭就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精读悟法,聚焦表达

1、从“诗”入手,感受白鹭外形的精巧美。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集体交流。

①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并读出和谐美。

②白鹤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里写白鹭,还提到了白鹤、朱鹭和苍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对比描写,通过白鹭与三者对比,突出白鹭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③那雪白的蓑毛……黛之一忽则嫌黑。

引导学生抓住“嫌”“一分”“一忽”体会白鹭外形的恰到好处。

拓展阅读: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4)反复朗读,背诵积累。

2、品读画面,感受白鹭活动的韵味美。

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还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默读课文6—8自然段,细细品读三幅画面,边读边想象,你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的韵味美的'?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1)清田闲钓图

①为什么不说白鹭“叼鱼”“捉鱼”而是“钓鱼”?从“钓”中你体会到什么?透过画面,你能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②带着你的感受,读出白鹭的悠闲、惬意以及画面的美好。

(2)清晨望哨图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白鹭,你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透过这幅画面,你又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3)黄昏低飞图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

3、学法总结。

我们通过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白鹭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整合阅读,拓展提升

1、阅读主题图书《生灵有情》中P5《天鹅》一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两篇文章对白鹭和天鹅的外形描写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3—6自然段围绕天鹅描写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2、交流总结,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 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白鹭鸶这种动物吗?(课件出示图片)

2.白鹭鸶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水鸟,全身雪白,体态优雅,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我们今天学 习的这篇课文就与白鹭鸶有关。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是最后一只白鹭鸶?它的同伴呢)

二、整体感知

1.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 125 页,先自己把课文读一遍, 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时要注意读准生字词。

2.谁来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引导学生按事件的六要素把故事概括得简要而完整。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讨。

1. (课件出示坪林山美景图)坪林山上,绿树成荫。坪林山脚下,有一个山猪潭,潭面宽阔,潭水 清澈明亮,真是天光云影共徘徊,鸟语花香醉人心。潭边的坪林村(学生接读第一自然段) 。不知什么 时候来了一群白色的`鹭鸶,他们也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在这里安了家,常常在潭边捕鱼,或在田间漫 步,也过着平静的日子。 这眼前的美景不是我们的想象,而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这样的美景让你感受到什么呢?(宁静、幽美)

2.这样的美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来了一群建筑开发商的到来。 过渡:对于他们的到来,白鹭鸶心里怎样想?

A.议论纷纷,心里很担心。联系课文说说你认为它们会担心什么呢?(有感情的朗读)

B.有着美好的愿望。 (谁有什么愿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有感情的朗读) )

3.是啊,一只白鹭鸶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这不仅是白鹭鸶的, 也是我们人类最初的美好愿望啊。 (出示广告词,先指名读,再联系前文师生接读。 ) 引导学生品悟从广告词的句式排列中感受到什么?

4.这么宁静优美的环境怎么不让人心生向往呢?可往往事与愿违。仔细读一读 4-7 段 ……此处隐藏6786个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句话,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悟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教师范读)

2.激趣: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我国南方的水鸟,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1 白鹭。

3.白鹭既平凡,又不平凡。白鹭入诗,古就有之。除了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记得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1 白鹭

4.那么,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开始探寻——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自然引入《白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3.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与结尾相呼应,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5.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说说散文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读懂读通课文,并了解文章的结构,抓住首尾呼应的两句话质疑,并为下节课作准备。

三、课堂小结。

作者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设疑导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有感情地朗读。

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直接切入这节课的重点。

二、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精巧”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仔细读第1—5自然段,并把具体描写白鹭精巧的语句画下来。

3.自由阅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画、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作者具体怎样写了白鹭的外形?

(2)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3自然段的对比手法,第5自然段的排比手法)

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它呢?

7.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味道。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圈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抓住重点句体会到了白鹭的外形美,感悟到了白鹭的精巧、白鹭的美。

三、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8 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请你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起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是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给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做上记号。

5.欣赏课文配图, 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出示顺序。

A.钓鱼图——

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B.望哨图——

引导理解:

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

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一读)

你认为它是在望哨吗?

想象说话:它真是在望哨吗?或许它是在___。

C.低飞图——

引导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天空中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感受。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望哨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由朗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由朗读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8.总结升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给画面起名字,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四、课堂小结。

1.白鹭是美的精灵。提问:你们愿意拿起笔,写几句话来赞美白鹭吗?

2.引导学生思考:白鹭是一首诗,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一首诗?让学生说一说,引出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

写几句话赞美白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用罗丹的一句名言结束了这一课。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