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04 10:13:08
科学教案(共9篇)

科学教案(共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观察野草、野花,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气味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选择附近野花盛开的草地作为活动的场所。

活动过程

活动(一) 采野花

带幼儿到草地上玩。让幼儿自由地采集野花、野草。教师启发幼儿观察比较:

草地上都有什么花?什么草?

哪些花儿大?哪些花儿小?

草地上的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闻一闻,你采的花香不香?

你最喜欢什么花?

活动(二) 做花环

教幼儿用野草、野花做花环,并把做好的`花环戴在头上、脖子上,比一比谁最美?

活动(三) 插花展览

指导幼儿在小瓶子、小杯子里放上一些沙土,插上采来的野花、野草,制做插花,摆放在展览桌上,比一比谁插的花最美。

活动(四) 制作标本

指导幼儿将采来的野草、野花制成标本(方法见“制作标本”活动)。将标本装订成画册,或制成装饰画,供幼儿欣赏。

建议

此活动也可在郊游时进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了解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的工作,知道向他们表达谢意。

与小朋友合作设计感谢卡,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坐公交车》儿歌。

幼儿在活动26中设计的标语。

贴纸。

活动内容:

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说说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经验,例如乘车的程序、在车厢内要遵守安全守则等。

2、与幼儿讨论怎样做个有礼貌的乘客,例如要排队上车、让座给有需要的人等。

3、出示《坐公交车》儿歌,解释儿歌内容,然后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坐公交车

坐公交,要排队,

我在前,你在后,

不争抢,不插队,

小朋友,做得到。

4、在活动室适当的位置贴上幼儿设计的标语,然后和幼儿一起玩模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游戏,例如:

坐公交车时,要排队上车,不可以在车厢内吃东西。

坐地铁时,要站在黄线后等候,要先让车厢内的乘客下车后再上车。

5、游戏后,请幼儿投票选出最有礼貌的乘客,老师可奖励一个小贴纸。

评价

能分享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经验。

能遵守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礼仪。

会朗诵儿歌《坐公交车》。

活动建议:

活动后,老师要帮助幼儿总结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和礼貌,最好将这些注意事项编成儿歌或童谣,方便幼儿朗诵、记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礼物包裹、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

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竹子)

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出示竹子图片)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竹子》含PPT课件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

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请幼儿观看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

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

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

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认识新词:脚蹼。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鸡和小鸭》课件一个

2、经验准备:见过小鸡和小鸭

活动过程:

一、有鸡蛋的孵化,引出主题,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T: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

S1:鸡蛋。

S2:蛋。

T:这是两只蛋,你们知道这两只蛋是一种动物的蛋吗?

S:不是。

T:那它们分别是谁的蛋呢?

(引导幼儿观察蛋的颜色来分辨出黄色的蛋是鸡蛋,白色的'蛋是鸭蛋。)

T: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那样呢?咦!好像我听到破壳的声音了,看看是谁先出来了?S:小鸡。

T:哦,原来黄色的蛋里藏的真的是小鸡,那白色的蛋里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1、2、3…..

S:是小鸭。

(通过验证,认识鸡蛋和鸭蛋)

二、积极探索,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1、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

(1)初步感知,自由观察

T:小鸡和小鸭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鸡是怎么样的?小鸭又是怎么样的?S1:嘴巴不一样,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

S2:脚不一样,小鸡的脚是分开的,小鸭的脚是连着的。

S3:走路不一样,小鸡走路快快的,小鸭走 ……此处隐藏2057个字……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依据以上理念我在本次活动中运用了激趣导入法 ——多媒体教学法

激趣导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开始我为幼儿播放小狗的叫声,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在叫,简单自然的将幼儿带入活动中去。

多媒体教学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进行科学学习。所以在认识小狗的外形特征时运用多媒体为幼儿呈现小狗的图片,让幼儿按顺序观察继而提问让幼儿讲述小狗的外形特征。在了解小狗对人类的帮助环节引导幼儿观看视频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形式中多方位的了解小狗。

三、说学法

感知体验法: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感官是记忆最可靠的仆役。”为了让幼儿很自然的了解小狗,活动中幼儿借助直观的图片和形象的视频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小狗习性和价值的认知。

交流讨论法: 陈鹤琴 “活教育”的原则倡导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设置了多个开放性问题如:“小狗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狗?”从而调动幼儿探究欲望,让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形成共识。

四、说教学流程

为更好的实现本次教学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的流程为模仿动物导入课题——观看图片认知特征——观看视频了解用途——讨论交流情感培养

(一)模仿动物导入课题

为幼儿播放小狗的叫声并提问:“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在叫?”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直接播放小狗叫声能很快的激发幼儿的参与并很快切入主题。

(二)观看图片认知特征

纲要中指出:“教师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所以在活动中我及时为幼儿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观察:“看一看小狗的耳朵长得什么样?嘴巴是怎样的?小狗有几条腿?小狗的尾巴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幼儿欣赏各种不同种类的小狗。丰富了幼儿的感知经验,很好的完成了目标3中的要求。

(三)观看视频了解狗对人类的帮助

本环节中我首先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狗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然后观看录像,看一看猜一猜这些狗在帮助人们做什么事情。

最后小结:狗的本领真大,它们有的能帮助我们看门,有的能帮助猎人打猎,有的能放羊,有的能表演杂技,有的能帮助警察救人。它们真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纲要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在本环节中我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再以视频的形式为幼儿填充,这样更能增进师幼间的互动。从而让幼儿对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从而激起对小狗更加喜爱的情感,知道了为什么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实现了目标2中的要求。

(四)讨论交流情感培养

在了解了狗对人类的贡献之后,教师提问:“狗能帮助我们做那么多的事情,你们喜欢它吗?狗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呢?”幼儿间展开了讨论,最后由教师出示爱心卡记录保护小狗的方法。

(五)启发幼儿去寻找更多保护动物的方法

五、说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集体活动,幼儿对小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将鼓励幼儿用行动去爱护流浪的小狗,并邀请家长积极的帮助。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在《信息箱》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带领幼儿一同去感受网络的便捷,我和幼儿在网络上查找个各种幼儿想知道的事情,当点击到刘谦的魔术视频的时候,小朋友都被他神奇的魔术表演给吸引住了,活动结束之后,幼儿还在饶有兴致的谈论着。我想,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纲要 》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从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出发,我设计了我爱变魔术这一主题活动,活动以魔术为主线,贯穿活动的始终,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魔术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对魔术的探索欲望。

2、通过操作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3、通过操作感知、发现、探究纸圈的秘密,并且喜欢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魔术的`奥妙

难点:动手操作探索纸圈的奥秘

【活动准备】

1、彩纸

2、剪刀

3、纸圈

4、魔术道具

【活动过程】

一、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郊游,怎么样?

二、幼儿欣赏教师魔术表演,萌发探究欲望。

教师:小朋友,欢迎来到我的魔法城堡,在这里你们将会体验到很多神奇、有趣的魔法,快快喊出我们的口号吧:乌拉乌拉Q,我爱变魔术。

1、教师表演魔术“手指变变变”。

2、教师表演魔术“小球穿杯子”

教师:魔术多么神奇啊!还想不想再来玩一个?这是什么?现在我要来变小球穿过杯子的魔术?

三、幼儿操作,自主探究魔术奥秘。

1、探索魔术“小兔耳朵动起来”。

(1)教师幼儿共同进行魔术表演“小兔耳朵动起来’。

提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小兔子的耳朵为什么会动呢?(幼儿猜想)

提问:你的为什么没有这块小纸条?

提问;为什么刚刚你们没有发现呢?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借一根神奇的拉线?

(2)师幼再次共同表演,讲解魔术技法

(3)强调表演技巧,体验成功的乐趣。

2、探索魔术“纸圈变、变、变”

(1)教师展示新魔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师:这是什么?(纸圈)这个纸中间有什么?这两个纸圈一样吗?如果我要拿剪刀沿线把纸圈剪断,你们猜纸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回答)

(2)教师和一名幼儿操作,让幼儿发现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一样的纸圈,剪开之后会不一样呢?

(3)幼儿动手操作,寻找纸圈中的奥秘。

教师:好,秘密由你们自己发现吧!(提示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3)幼儿操作并发现问题并揭示纸圈秘密。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轻声询问几名幼儿)

教师:为什么刚刚小朋友们没发现秘密呢?(秘密是要藏起来,不能被别人发现的)

四、小结结束。

教师:小朋友,今天的魔法城堡之旅就要结束了,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纸圈,它藏着什么秘密呢,欢迎小朋友,下次再来魔法城堡来,我们一起去发现他的秘密。

教师:好了,能干的小魔术师们,我们去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表演魔术去。

五、课后延伸活动

制作纸圈

《科学教案(共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