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5-10-06 16:52:16
小班教案7篇【优选】

小班教案7篇【优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美妙音乐,乐意用语言、动作表达、表现。

2、尝试在音乐伴奏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散文诗

大胆表演散文中的角色

活动准备:

FLASH;拉琴画面以及梁祝音乐。

活动过程:

看看听听阿姨拉琴

【第一环节通过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看阿姨在干什么?(出现画面)

2、让我们来静静地欣赏阿姨拉琴:好听吗?你听了小提琴唱歌有什么感觉?

幼儿可能A:很好听

教师可回应:音乐是很美妙的。

幼儿可能B:想睡觉

教师可回应:听音乐让我们很舒服。

幼儿可能C:想唱歌跳舞

教师可回应:我也有这种感觉呢,你一定想跳一个最美丽的动作。(教师可边说边展示一个动作)

3、再次欣赏:听了这么温柔、这么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

【幼儿可能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比较激烈的动作,因此这里的策略是先让幼儿有一个感受和体验:先让幼儿说一说,个别幼儿做一做,然后再一起来试一试】

1)听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

【此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音乐中的表现,是否投入到音乐中,可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用语言轻轻鼓励个别幼儿】

2)老师可找找看看大家在干什么呢?

小结:小提琴唱歌是很温柔,很优美动人的。

过渡:听听小动物们听到美妙的音乐会怎样?

感受理解散文诗

【此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环节,通过倾听、观看来理解散文诗。】

1、听音乐倾听老师朗诵:

谁在听美妙的音乐呢?

2、观看FLASH: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美。

1)小动物们听到音乐都怎么了?

【此时幼儿可能是说不全的,教师可提示幼儿如:那么小兔听到音乐怎么了?】

2)再次观看FLASH:可一起跟着动画说说念念

3、为什么它们听到音乐都停下来了呢?

小结:原来阿姨拉琴真好听,小动物听到音乐都被吸引住了,都停下来欣赏了。

扮演角色表演

【以表演的形式进一步巩固散文诗,让幼儿体验表演的乐趣。】

1、听优美的琴声,师生共同表演

现在我们也来扮演小动物们,看看你们听到美妙的音乐会怎么样呢?

2、分角色表演

表演前可问问幼儿你是谁

关注幼儿表演前是否大胆自信

拓展

美妙的音乐真好听,想一想:还有哪些乐器宝宝会发出好听的声音?

教学反思;

《美妙的琴声》在以前的语言活动中我只是以故事、儿歌为组织形式这次我根据主题《好听的声音》中的一个活动《美妙的琴声》尝试着组织了一次以配乐散文为形式的学习活动。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可谓是第一次。活动时我提供了一幅挂图让幼儿在欣赏图片的时候感受散文的意境。我让幼儿欣赏一遍散文后问他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但孩子们都没能说得上来为了了解幼儿是否能理解散文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意境我让幼儿讨论图片中的人物、动物在做什么,我以为他们会将一些情节想象着表达出来可是事与愿违他们却只局限于事物的名称而并没有深入下去这就表明幼儿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散文的内容。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让孩子们欣赏电脑中的Flash动画时孩子们边看边欣赏我并没有让他们跟着学、跟着念可是过后我就听到有许多孩子在朗诵儿歌、故事。现在回想起来我才体会到:原来幼儿在欣赏电视画面直观的那些形象时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儿歌、故事、散文。我想如果我们的一些活动可以借助VCD、Flash等一些多媒体的话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就能更加理解与接受了。

小百科:琴,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某些乐器的统称,其中不包括吉他、二胡等。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泡泡水、吸管

白纸贴在泥工板上是幼儿人数的俩倍、清水一盆。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学习用接泡泡的方法作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吹泡泡)师:看!这是什么?(泡泡)伸出你们的小手,试试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吗?

让幼儿自由的接泡泡。

二、探索怎样留住泡泡

1、提问:刚才你接住泡泡了吗?泡泡到哪里去了呀?(幼儿自由回答)“哦!泡泡不见了!”

2、幼儿讨论留住泡泡的方法。

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停留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的小手一碰就爆了。唉!真可惜呀!那你们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吗?

(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

3、教师演示用纸接住泡泡的方法。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多,我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留住泡泡,想知道吗?

教师示范:用有颜色的泡泡水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用白纸接住。

师:看,泡泡留在哪里了?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泡泡在白纸上留下了它的.痕迹,让我们一起来把泡泡留住好吗?

提出要求

1、吹泡泡的时候不要抬头吹,这样吸管里的水会到小朋友的嘴里去。

2、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吹,会把泡泡水弄到小朋友眼睛里。

3、不要弄在衣服上,会把衣服弄脏的。

幼儿用白纸接泡泡,教师指导。

三、音乐活动

泡泡乐师:泡泡在你的白纸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影子,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泡泡影子跳个舞吧!以《泡泡乐》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四种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按食用部分进行归类。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教育幼儿要多吃蔬菜。

活动重点:知道从蔬菜的食用部分,比较异同点,形成蔬菜概念。

活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课件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等实物若干、展板一张蔬菜图片与幼儿相等活动过程:

1、今天有彭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

2、刚才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给 ……此处隐藏990个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序。

[活动准备]各色皱纹纸、剪刀若干,音乐磁带,有关扭秧歌的录像带,作业纸和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百宝箱变魔术,让幼儿摸出各种颜色的彩带,启发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并说出彩带有什么用处?(装饰活动室、跳舞等)

2、教师和幼儿用彩带装扮活动室。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彩带(剪皱纹纸)。

让幼儿自由组合,分组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将皱纹纸剪成长短不一的彩带。教师强调剪得宽度要适中,小心剪刀,注意安全。

(2)在制作彩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区别长短。

让每一组的幼儿分别说出自己剪得彩带是什么颜色,并比较出谁剪得彩带长,谁剪得彩带短。

(3)引导幼儿分别按长短、颜色排序,装扮活动室。

〈1〉、教师示范,按照颜色排序,粘贴在刻体板上。

〈2〉、让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试着粘贴一下,教师给予纠正。

〈3〉、让幼儿自由分组,按照长短排序粘贴在活动室墙壁上(教师帮着粘贴上双面胶,)装饰活动室,看哪一组做得既快又正确,并给予鼓励。

4、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彩带还能做什么用?

(过节日时,可以用扭秧歌的形式庆祝,彩带做道具,进行表演。)5、看关于扭秧歌的录像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6、学习“扭秧歌”,教师先示范,然后教幼儿基本动作。同时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自由扭动,甩彩带,感受彩带的美。

[活动延伸]画彩带飞舞。

引导幼儿观看彩带飞舞的情景,欣赏五彩缤纷的彩带飘舞时的美丽景象。(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彩带飞舞,边画边说:“红带子飘起来了,绿带子飘起来了。”)幼儿学用彩笔涂画,画时也可边画边说。

[活动评析]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中汲取题材,幼儿在对颜色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彩带等过程,更进一步加深了对颜色的认识。同时幼儿自由分组活动,体现了自主选择性、参与性、合作性,锻炼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的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2、养成耐心、细致的折纸习惯。

活动准备:

1、纸飞机,纸飞机步骤图。

2、正方形彩纸。

活动过程

1、 猜谜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说个谜语,看看那个宝宝能猜出来是什么?

有人说我象老鹰,我说我象大蜻蜓,请你到我肚里来,立刻带你到北京。

2、出示纸飞机。引导幼儿谈谈飞机的特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纸飞机。

飞机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飞机的样子就像飞翔的小鸟,有一对大大的翅膀,是用来保持平衡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飞机是怎么折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翅膀的折法。

(1)首先要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打开。

(2)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对折。

(3)然后,反过来对折,边对边角对角。

(4)再向反方向外翻折出飞机的翅膀,飞机就折好了。

师:你们看看老师折的纸飞机和你们看到在天上飞的飞机是一样的吗?你们想学吗?

4、幼儿动手操作,老师指导。

5、让折好的幼儿先自由试飞,体验玩和成功乐趣。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丰富相应的动词:跳、飞、爬、游。

2、指导幼儿充分运用动觉、听觉和视觉,完整地感知理解并讲述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3、培养幼儿安静地听别人讲述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表述。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小鸭、小兔、小鸟、小乌龟、猫、鸡、青蛙图片各一。

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讲述对象。

出示背景图,不断出示小兔、小鸟、小乌龟,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中的主要内容。

“嘎嘎嘎”谁来了?小鸭来到了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只有自己玩,它心里怎样啊?

评析:教师能抓住图片的三要素(人物、地点、事件)进行提问,为幼儿进行完整地讲述奠定了基础。在进行情感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加强语境的创设,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

2、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看看,谁来了?小兔(小鸟、小乌龟)是怎样来的?(幼儿用动作表示动词)小鸭看见小兔(小鸟、小乌龟)来了,会说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

评析: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比较贫乏,当问到“小鸭是怎么说的?”他们想到的就是“小兔,你好!”之类的礼貌用语。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小鸭想找小兔玩,会怎么说呢?”从而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启发幼儿积极参与讲述。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边回答边集体讲述图片内容。

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小鸭找朋友》,幼儿边看图边连贯、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

请几名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讲述。老师以鼓励的口吻和插话的方式帮助其完整、大胆的表述。

评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了“平行提问”的方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完整地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已经能独立地完整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幼儿迁移讲述经验。

老师还会讲一个不一样的《小鸭找朋友》的故事呢,引导幼儿把“小鸭找小兔、小鸟、小乌龟”的讲述经验迁移到新的经验上面来完整、连续的讲述。

评析:能根据小动物的特征,置换成小猫、小鸡、小青蛙的动物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都能迁移经验进行讲述。

附讲述内容:

一天,小鸭到池塘边去游泳。只有自己玩,多难受。这时,一只小兔跳来了,小鸭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兔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一只小鸟飞来了,小鸭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鸟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一只小乌龟爬来了,小鸭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小乌龟说:“好啊!我和你一起玩!”它们一起高兴地游了起来。

活动反思:

小鸭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通过小黄鸭从找不到朋友伤心的哭了,到后来找到朋友高兴的翻跟斗的剧情,让幼儿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虽然托班的孩子年龄小,自身的自控力差,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但色彩鲜艳、可爱动人的小黄鸭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边看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的回答是简单的,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是需要、喜欢同伴的。当让他们与自己的好朋友拉手、拥抱时,孩子的情绪达到高潮,他们友好得抱在一起,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整个活动孩子想说的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小班教案7篇【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