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5-10-06 19:05:07
大班语言教案5篇[集合]

大班语言教案5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尝试用欢快的`动作来表达表现。

2. 进一步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复习《快上一年级》

二、歌曲导入

1、引导语::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今天老师要让你们听一首有关上学的歌。

2、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三、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弹奏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2、通过蹦蹦跳跳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校”表现出高高兴兴上学的样子。

3. 通过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

4. 通过加后缀语学唱: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

四、学唱歌曲

1. 引导语:我们一起把小二郎高高兴兴去上学,用歌声唱出来。幼儿看图片学唱歌曲,帮助幼儿记忆。

2. 提出唱清歌词的要求

3. 提出要求唱第三遍

这首歌唱怎样唱才唱得好听?(快一点、跳音)

五、边唱边表演

1、教师示范动作。

2、引导语:我看见※※小朋友上学特别的高兴,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蹦蹦跳跳上学的。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一起背起小书包上学去吧!幼儿背起书包边唱边表演。集体分组表演。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诵、表演等方式使幼儿感受诗歌的美。

2.能和同伴合作创编诗歌并乐意当众朗诵。

活动准备:

图片《风在哪里》、钢琴曲磁带、大操作图、树、花、草的标记、操作纸,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谁呢?” (教师打开门)

“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和一起寻找教室里的风,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风。

二、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语来讲述自己看到过的风。

“你还在哪里看到过风?”

三、请幼儿欣赏诗歌:《风在哪里》。教师在钢琴曲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在诗歌里,风吹到了哪儿?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

(引导幼儿感受“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朗诵诗歌的时候和我们平时说话与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声音、动作,表情,配乐四方面谈。)

四、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边朗诵诗歌边表演,教师扮成风,鼓励幼儿边朗诵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

五、出示诗歌图谱:

——猜猜看,图上是什么意思?

师生一起读图,鼓励幼儿说出图谱中相同的地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结构。

出示操作图:图中少了什么?请幼儿将自己感受到的风填入图中空白的地方。

六、幼儿进行操作。

1、 先完成的幼儿老师鼓励他们互相朗诵。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创编的操作图按小组粘在一起,变成一首比较完整的诗歌,感受合作创作的快乐。

七、请先完成的.幼儿合作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风在哪里?》。

诗歌:风在哪里?

推荐阅读:

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画。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你们通过用眼睛看,发现风从什么地方来了?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富有感染力地朗诵一遍诗歌,要求幼儿仔细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是怎么说的?

3。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语言。可提下列问题:①风在哪里?诗歌中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说的?②谁知道“翩翩起舞”“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动作帮助幼儿理解)③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秋天,它飘来了果香;冬天,它带了银装”?

4。借助图片,幼儿学习诗歌。可配上抒情的音乐,注意指导幼儿正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5。幼儿朗诵诗歌。可边朗诵边做动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组,一人扮寻找风的人,另外三人分别扮树、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层次二

活动目标

1。围绕诗歌内容,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知识,培养幼儿探究自然界奥妙的愿望。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小风车;幼儿自带可产生风的工具,如小扇子、小气筒等;幼儿已认识过空气,教案《大班语言教案: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1。小实验:风是怎样产生的。

①幼儿用手在脸旁扇动,产生风,从而知道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②利用小风车的转动,让幼儿了解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就越大,反之风就越小。

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身边的空气流动起来,产生风,如用扇子扇,压打气筒。

④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怎样才能产生风?

2。户外观察。

①指导幼儿观察风来时天空、陆地、水的变化,并联想这些变化的形态像什么,学习用诗歌的语句描述出来,如彩球说:“当我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那是风在吹过。”

②鼓励幼儿回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风来时引起的变化画出来,教师要布置一个“风来的时候”小画展。

层次三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活动准备

抒情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诗歌内容,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诵。

2。帮助幼儿分析诗歌的结构。提问:诗歌共有几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结构相同,句子的数量也相同。

3。教师示范仿编诗歌,然后请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诗歌与原来的诗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

4。指导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①幼儿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②请一二名幼儿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引导幼儿评价,帮助幼儿正确仿编。③幼儿自由地选择朋友,互相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④请部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朗诵新诗。

(建议:仿编活动的安排可视幼儿水平做适当调整,如可看图仿编,也可三人联合仿编)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内容,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画面上鸟和树的前后重叠。

活动准备:

flash《树和喜鹊》、操作包、教师自制的树、喜鹊和鸟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散文《树和喜鹊》)

1、导入语: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它们为什么会觉得孤单呢?(播放flash)

小结:树只有一棵,喜鹊只有一只,它们没有朋友,所以很孤单。

过渡语:怎样让它们不孤单呢?

小结:是啊,一棵树、一只喜鹊确实很孤单,当这里有了更多的树和喜鹊,他们就不孤单了。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那我们一起欣赏散文诗里面的树和喜鹊是怎么样的?

(欣赏flash到结束)

1)散文诗里面的树和喜鹊有了朋友以后它们有什么变化?

小结: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它们可以在一起做许多事情。

三、情感迁移(联系自己,巩固对孤单的理解)

1、你有孤单的时候吗?这个时侯你会怎么做?

小结:当我们一个人时可以主动去寻找朋友,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的陪伴。

2、当你看到别人孤单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小结: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当我们看到有同伴一个人时要主动与他说话,这样我们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四:活动延伸

过渡语:有了朋友以后才会快乐,老师这里也有一棵孤单的树和一只孤单的喜鹊,它们也觉得非常孤单,请你们用画笔帮它们想想办法,让它们不再孤单,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1、任选纸上的一个位子,表现散文第一段的画面。

2、在第一颗树的周围,不断的.增加树、鸟窝和鸟,表现第二段散文的画面。

3、相互观赏有创意的树,鸟和鸟窝,引发更多的想象。

请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当背景画,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理解画面的年代、特点,感知古诗的内容。

2、欣赏、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认读生字:“行、停、车”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磁带录音机。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

1、画面上有什么?

2、画面上的人穿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这个古代人站在什

么地方。

3、诗人的旁边有什么?猜猜他为什么停下来,是什么吸引他下车?

(认读生字:停、车)

4、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称红叶的吗?什么季节会出现漫山的红叶?

二、欣赏诗歌

1、你们想知道诗人望着山上的红叶想什么,诗人怎样形容这座山吗?听听录音你们就会知道了。

2、播放录音。刚才小朋友听到的就是诗人看到漫山红叶后写下的.一首诗,古诗的名字叫《山行》,(认读生字:行)你们知道山行是什么意思吗》

3、再次欣赏诗歌,提问: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小路的?古代人说露怎么说?说说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径?

哪一句是写山上的人家的?山的什么地方有人家?

哪一句形容红叶?我们一起来说说。4、发放幼儿用书,请幼儿边指字边欣赏古诗。

三、跟读古诗

1、放录音,集体跟读古诗,教师观察幼儿的阅读状态,看幼儿是否用目光随着录音在指相应的诗句。

2、古诗中的哪个句子不明白。

3、你觉得哪一句很好听?请你模仿读一下。

四、朗诵古诗

1、集体朗读古诗,提醒幼儿注意模仿录音。

2、收书。

3、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朗诵诗歌。

五、游戏::摘红叶

将字卡贴在红叶的正面,红叶背面朝上贴在黑板上,请个别幼儿上前摘下红叶,并告诉大家自己摘到得是×字红叶。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分段理解对换节中大人和小孩的不同经历,能较完整的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有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小图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价值分析:能大胆交流,对故事感兴趣。)

1、你过过什么节日?你听说过对换节吗?那你觉得什么是对换节?

小结:对换节就是相互交换的节日,可以是物品的交换,也可以使角色的交换。

2、你觉得什么是角色的交换?

小结:角色的交换就是大人做一天的孩子,孩子做一天的大人。

3、你觉得角色交换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过渡语:那你们说了这么多对换节里可能发生的有趣事情,让我们一起去故事中看看吧!

二、故事欣赏(价值分析:理解对换节中大人和小孩的不同经历,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1、(PPT1)当当当,早晨六点钟,对换节开始啦!乔利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乔利做大人后会是什么心情呢?

2、(PPT2)对换节里,乔利和爸爸在做什么事?

3、(PPT3—5)续讲故事。

过渡语:对换节的早晨真有意思,小孩做了大人,既要为爸爸妈妈准备早餐,帮爸爸穿衣服,还要送爸爸妈妈去幼儿园,做大人可真辛苦啊!

4、对换节里大人做了孩子后,在幼儿园里过的`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从书的第11页看到第15页。

小结:对换节里大人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学本领,无忧无虑,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真是太快乐了!

5、那对换节里的小朋友们去上班后都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从书的第16页看到书的第21页。

小结:对换节里的小朋友们做了爸爸妈妈后把城市弄得一团糟,才知道自己的本领太小,才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有多辛苦!

9、随着夜晚钟声响起,对换节结束了,看到乔利和爸爸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他们会在说些什么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价值分析: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有爱父母的情感。)

1、完整欣赏故事。

2、你们回去后,也可以去过过对换节,做一回爸爸妈妈,等下一次,我们再来聊一聊你们在对换节里的感受。

《大班语言教案5篇[集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