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理数教案人教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1设计理念
1.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课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
(1)、商的符号的确定;(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3.计算:
①(―6)
②
③(―3)(+7)―9(―6)
④
二、自主学习计算:
8
尝试
8(- )
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问题:
一个数与2的乘积是-6,这个数是几?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写成算式有两种:
2( ?)=-6, (乘法算式)
也就是 (-6)2=( ?) (除法算式)
由2(-3)=-6,
我们有(-6)2=-3。另外,我们还知道: (-6) =-3。
所以,(-6)2=(-6) 。这表明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2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 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3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4一、学习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含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简便运算技巧;
3.偶次幂的非负性的应用.
二、知识回顾
1.在2+ ×(-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3种运算.
2.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乘方、再算2 、最后加法.
三、新知讲解
1.偶次幂的非负性
若a是任意有理数,则(n为正整数),特别地,当n=1时,有.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四、典例探究
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意识
【例1】计算:-1-3×(-2)3+(-6)÷
总结: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此处隐藏2948个字……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哪个队的净胜球多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分别求出它们的净胜球数。
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怎样计算4+(-2)呢?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10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备课时如果在教学设计方面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还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主要原因是练习不够,课外作业设计得太单一。教师备课需要与实际生活、教学大纲、学生、教材等联系在一起。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5)= -9 B.0-(-3)=3
C.(-3)-(-3)= -6 D.(+7)-(-2)=5
2.(20xx年凉山州)比1小2的数是().
A.-1 B.-2 C.-3 D.1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4.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 B.-3.96 C.3.24 D.3.96
5.若 ,且 ,则 是().
A.正数 B.正数或负数 C.负数 D.0
6.若两数的和为m,差为n,则m,n之间的关系是().
A.m=n B.m>n C.m
二、填空题
7.减去一个数,等于,也可以表示成a-b=a+.
8.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7)-(+9)= (-17)+(______);(2)2-(-9)=2+(______);
(3)0-(-9)=0+(______).
9.月球表面中午的温度是101℃,夜晚的温度是-150℃,那么夜晚的温度比中午低_________℃.
10.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7的点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
11.计算下列各题:
(1)(-12)-(-7);(2)2.7-16.7.
12.已知甲数是4的相反数,乙数比甲数的相反数小7,求乙数比甲数大多少?
13.若规定 a-b=a-b-1,求(-27.2)- ( -2.2)的.值.
14.一天,甲乙两人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甲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乙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5℃,已知该地区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15.某矿井下A,B,C三区的标高为A(-29.3m),B(-120.5m),C(-38.7m),哪处最高?哪处最低?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多少?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 B.3-(-2)=1
C.(-3)+(-2)=6 D.(-3)+(-2)=-5
答案 D (-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 B.-10 C.10 D.34
答案 D 可列式:(|-3|+|-14|+|7|)-(-3-14+7)=24-(-10)=34.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A.-6-7+2-9 B.-6-7-2+9
C.-6+7-2-9 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 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1-4+5-4=1-4+4-5 B.1-2+3-4=2-1+4-3
C.4-7-5+8=4-5+8-7 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 ℃,下午上升到7 ℃,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 ℃,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11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n与(-a)n的意义。
四、课堂引入
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
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
五、新授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
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即aaa.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