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

时间:2025-10-25 16:52:08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1

设计意图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小猪一次次地让一些动物在自己辛苦做的大饼上咬上一口,就是想看看动物们的牙印,以此找到那个趁自己睡觉而偷咬自己大饼的动物。该绘本语言重复简短,画面夸张形象,而且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不同动物都有自己的不同牙印。在活动的设计上,我紧紧抓住齿印这个线索,引导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在这块大饼上留下的不同齿印,从而帮助小猪找出这个咬大饼的真正“小偷”,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对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设悬-释悬-设悬-释悬”这样 的结构下逐步深入,这样的方式也使得重复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参加分享活动,一起品尝饼干,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齿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阅读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难点: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大饼教具;

2.饼干若干,小毛巾若干;

3.《谁咬了我的大饼》PPT;

4.小猪、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大饼,激发幼儿的兴趣。

1.神秘出示大饼教具:“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大饼。猜一猜,这个大饼是谁做的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猪图片,原来呀小猪做完大饼太累了,他躺在大饼

上面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发现——大饼怎么样了?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幼儿 猜测)

3.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 儿初步感知句型。通过出示被咬的大饼,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想,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为下面幼儿学说句型做铺垫。

二、出示图片,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并出示直观教具大饼,通过 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这时,小猪碰到了谁?你们猜,小猪是怎么问小鸟的?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

2.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咔嚓”!它的牙印是怎样的`?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

方?

3.它的牙印和大饼上之前的牙印一样吗?

4.那么是小鸟趁着小猪睡觉,偷偷咬了它的大饼吗?

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不 是小鸟咬的;

5.以此类推同样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小兔(小兔的牙印是三瓣嘴,而之前那一口是半圆形的,所以也不是小兔咬的)狐狸(狐狸咬掉了一个大三角)鳄鱼(鳄 鱼咬掉了个大锯齿)河马(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都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究竟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

三、完整欣赏 PPT,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

2.播放 PPT,教师有感情讲述。

3.教师:现在,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 四、品尝饼干,感受自己的齿印。

小动物们都吃到了饼干,你们想吃吗?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饼干。大家比比看:你

和你旁边小伙伴留在饼干上的牙齿印一样吗?

活动总结

《谁咬了我的大饼》比较适合孩子,富有童趣,重点围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展 开活动,过程中幼儿充满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为了弄清楚“是谁咬了大饼”,相继出现了五个小动物,通过 PPT 的展示,小猪带着大家去验证,五位小动物都通过咬大饼去证明那一口和自己没关系,这个悬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这一口是小猪自己咬的,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这富有戏剧性的 故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刚开始我设置悬念用猜测想象,激发兴趣,导入故事,出示第一张图片时幼儿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块大饼;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说一说,跟着老师欣赏故事。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还是比较难的,简单的故事,重复的内容要想 上的生动,老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语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没有好好琢磨 出童趣的语言,没有以小班实际年龄特点出发,给这节课打了折扣。另外,在观察动物齿 印的时候,我会鼓励幼儿学会比较,从而进行判断,得出结果。借助饼干图片,我带领幼 儿开展“找一找”的游戏,根据自己手里饼干上的牙印去判断是哪位小动物的咬的,尽管有部分幼儿一时间还判断不出,贴错了,但是经过对比以后,都有了进步。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愿意模仿角色进行问答。

2、学习礼貌用语“你好!请问-----”

,懂得未经他人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活动重点:

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问答。

活动准备:

咬过的蛋糕教具、活动场景布置“小羊的家”、“小兔的家  、“小狗的家”、“小猫的家”

(小红、小羊、小兔、小狗、小猫、小老鼠的头饰个三个及拱门四个)故事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师:“这是我家,我家附近还住着谁?(小羊、小兔、小狗、小猫、),它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今天我(小红)妈妈买了一块蛋糕,请你们来我家品尝我的蛋糕,好东西我们一起分享!”

(打开蛋糕)“哎呀,不好了,我的蛋糕怎么啦?”

幼儿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说出蛋糕到底怎么了。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讲述)二、看看找找:

1、噢!我的邻居还住着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看看会是谁咬了我的蛋糕?是谁呢?

2、幼儿自由观察讨论,会是谁偷吃了蛋糕。

三、解决问题:

1、通过拜访动物邻居找出是谁偷吃了蛋糕,幼儿跟这老师一起学习动物的对话语言:

(1)“小羊小羊,请问是你咬了我的蛋糕吗?小羊:

“不是不是,我爱吃青草,蛋糕不是我咬的。”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把?” ……此处隐藏10709个字……师处请求帮助;参观幼儿园各部门,增加锻炼机会。

家园同步:家长多带孩子出门与人交往,鼓励孩子大胆、主动地向别人介绍自己。

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改变了传统单纯的自我介绍方式,在游戏中层层深入地让幼儿愉快地掌握了自我介绍的方法,并让幼儿运用这一方法去进行主动交往,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初步培养了幼儿主动交往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1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

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普米课件:请你猜猜我是谁。

2、合作游戏者(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

3、用牛奶箱做的大头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玩过什么好玩的游戏?

2.介绍游戏名称“请你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请你猜猜我是谁”。

二、结合课件,学习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1.出示课件画面一:七星瓢虫花纹

(1)教师: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师:有位朋友来跟我们玩游戏了。听听它说了什么?谁来猜猜它是谁呢?看看它身上有什么?

师:我们一起用完整好听的话把它请出来。

(2)出示“七星瓢虫”画面,点数瓢虫身上的小圆点,了解“七星瓢虫”的名称。

2.出示课件画面二:青蛙嘴巴

(1)教师:又有一位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了。听它在说什么?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猜测内容。

(2)出示“青蛙”画面,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3)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捉害虫吧。(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边模仿青蛙的叫声边跳。)

3.出示课件画面三:蜜蜂背部花纹

(1)教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有位朋友也想玩,它呀寄来了一张关于它的.照片,你们看。请你猜猜我是谁?幼儿学习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2)出示“蜜蜂”画面,师幼共同模仿小蜜蜂采花蜜的情景。

让我们跟着小蜜蜂一起飞到花园里采花蜜去吧。

三、小结三位小动物的特征。

1、师:刚才有几位朋友跟我们玩游戏了呀?他们都是谁呢?(根据幼儿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动物)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朋友都有哪些特征呢?(七星瓢虫身上有黑色的小圆点、小青蛙有大大的嘴巴、小蜜蜂身上有黄色和黑色的条纹。)

3、师:每一位朋友都有他自己的特征。刚才是昆虫和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游戏。在我们周围还有些朋友也来跟我们玩游戏了。等一会我,我们可要仔细看看她有什么特征猜猜她是谁?

四、教师与幼儿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课前邀请一名教师及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带上大头娃娃,分别请幼儿猜测,幼儿鼓励幼儿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表达猜测内容。

师: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五、结束活动。教师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玩“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一起去和后面的客人老师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语言《请猜猜我是谁》我根据小班上学期幼儿语言发展的能力及特点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学习用“我猜你是XXX”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猜测。

2、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小班孩子爱玩,爱活动的天性。以兴趣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活动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从孩子们身边所熟悉的小动物入手,给孩子们提供了七星瓢虫背上的斑点、跳跃的小青蛙、小蜜蜂嗡嗡的叫声,这三个即典型又抽象的情景。孩子们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轻松地学会了“我猜你是XXX‘的句式。在不知不觉中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活动最后我又将生活中常见的老师和小朋友也利用了起来,体现了取材于生活。正是这一取材将活动带向了XX。整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始终都处于自主、愉快之中。我想这个活动虽然活动准备是那样的简单朴实,却能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新的知识。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还请各位领导和姐妹批评指正。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获取鸽子、老马、野兔等动物“便便”的知识,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了解动物和人不一样的嗯嗯习性,探讨自己应该养成怎样的嗯嗯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插图课件、有关不良嗯嗯习惯图片若干张、歌曲《快乐嗯嗯》改编自《欢乐颂》(歌词附后)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绘本一次,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提问:

1、故事里的小鼹鼠在干什么?

2、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哪里有趣?(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教师要示范引导,如对话很有趣。)他是怎么问其它小动物的?(请你们来学一学),其它动物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你们也来学一学)

二、欣赏绘本第二次,了解故事中等各种动物“便便”的不同形状。

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各种动物的“便便”形状,并尝试学习用语言描述。 妈$咪$爱$婴$$幼儿园$教案频道

1、掉在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怎么样的?(长长的,土黄色的嗯嗯)刚才从故事的最后知道是谁的嗯嗯?

2、鸽子的嗯嗯是怎么样的呢?(又湿又黏的白色)

3、马先生的嗯嗯又是怎样的?(又大又圆像马铃薯一样的嗯嗯)

4、野兔的`呢?(像豆子一样的嗯嗯)(后面依次类推)小鼹鼠的呢?(小小的、黑黑的嗯嗯)

教师:原来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嗯嗯,那我们小朋友的嗯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嗯嗯正常的时候是干的,如果吃坏了肚子嗯嗯就变成湿的了)

三、探讨我们自己应该养成怎样的嗯嗯好习惯。

1、提出问题,思考:动物和我们人类不一样,他们把嗯嗯随时随地解在地上,我们应该解在哪里呢?(可以提出有时候在外面玩,附近没有厕所时有什么办法供幼儿讨论)

2、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请你来看看这样做好吗?(图片内容:把嗯嗯解在裤子上、边看电视边嗯嗯、好几天解一次嗯嗯等)

3、根据幼儿答案可制定相关规则。

四、同唱《快乐嗯嗯》歌曲结束活动。

附歌词:快乐嗯嗯,一天一次,健健康康肚子爽;你嗯我嗯,大家嗯嗯,快快乐乐身体棒。

《幼儿园小班我是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