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时间:2025-11-20 14:39:0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可以以连线方式表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解释课文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练习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3)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按卡片连词背诵。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并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诗人,加动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的目的。

4、赛诗会。

(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两首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这一点请大家注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01.、学生读题,思考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教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想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04、教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第二行。

0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亲:家乡的亲人。

02、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0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05、教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0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0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0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同坐间讨论。

04、指名回答。

05、教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一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06、教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07、齐读诗的后两行。

4、教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家乡的亲人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5、齐读全诗。

6、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7、教师小结: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背诵古诗,加强理解。

……此处隐藏19724个字……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三组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抛砖引玉教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本次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查询各种资料,了解多个知识,理解诗的意思,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今后自已去尝试。所以这节课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搜集、查询、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团结合作,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键是孩子们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后自己随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自觉去学习了解各种古诗。也真正让“要他学”而变为“他要学”了。到那时,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也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因为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重难点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在整次课的教与学而言,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结合体验朗读的时候,也许是所在年级的孩子还较小,生活体验不够;也许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在体验读的方面总感觉不太令人满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去探索,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能得心应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学得更加轻松自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佳”、“念”、“采”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像中国传统节日当中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都称之为“佳节”,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2、t: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王维(课件:诗人背景)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手势引读课题,熟悉吗?在哪儿见过?

s:熟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t:想读吗?一起来自由的朗读,回味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正音。

3、t: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吗?

s:就是一到节日,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指名2_3个)在课件上标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节”这里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你知道古时候重阳佳节有哪些风俗吗?

s:登高、吃重阳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习俗。

t:这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t: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姿势)

3、检查字音,带拼音读

佳(jiā)节 加倍(bèi)王维(wéi)重(chóng)阳

扶(fú)老携(xié)幼(yòu)兴高采(cǎi)烈

思念(niàn)兄(xiōng)弟(dì)回忆(yì)

每逢(féng)手挽(wǎn)手思绪(xù)万千

(1)课件出示生字词,t:会读吗?指名读,读得好的领读

指导读“兴高采烈”(字音读得很准确,就是我没有听出高兴的感觉,范读,你再试一试,齐读)(“思念”是如影随形、悠长绵绵的,范读,再读,齐读)

(2)齐读(读一遍)

(3)去拼音读,自由练习读

(4)开小火车读

(5)齐读

4、分自然段朗读

(1)疏通句子

t:这篇课文几小节?请四位同学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把生字词带进文章中还能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错误。

(2)拓展思考

t:“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s:想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t:这个词语中哪部分表示“很多很多”?

s:“万千”。

t:说得对,王维想到了哪些呢?

学生基本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

t:你们说得很好,很完整,“思绪万千”一词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15岁就离家来到长安,举目无亲,想到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员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们登高游玩,如今却只能天各一方,孤独一人,于是才思泉涌,挥毫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我们思绪万千地把这首诗来吟诵一下吧!

(3)对照诗句,帮助理解

t: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其实,文章的一、二、三小节正是对着首诗的最好的诠释,你看看这三个小节分别能帮我们理解哪一行诗句。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回答

(4)配乐朗诵

我们基本上已经理解了这首诗,谁来再现当年年少离家、才华横溢的王维,为我们朗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配乐朗诵。

(评价有当年王维的风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导入:

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独特的用了两个“异”,一个“独”

2、默读第一自然段,你如何理解“异”和“独”,划出相关的词语从这些词你能读出什么?谈谈感想。

s:15岁 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年幼 背井离乡举目无亲 常年在外

3、齐读第一小节

4、再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四、总结

1、正是因为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才会”每逢节倍思亲“,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诗人王维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生字。

五、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在田字格中,指导学生写“佳”右边是两个土(共8画)

“念”心上是“今“(今天对过去的思念)

“采”上面是爪子头(手势)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写,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